林芷楓:從運動教育強化市民體魄

2020-04-21
林芷楓
教育顧問
 
AAA

WhatsApp Image 2020-04-21 at 11.58.15.jpeg

為控制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世界各地政府紛紛呼籲或強制民眾保持社交距離。不少港人為盡量減少外出,更整天坐在書桌、電腦或電視機前,坊間多了關注如何在家保持適當運動量。擁有強健的體魄,有助加強對疾病的抵抗力,但港人一向缺乏運動,要普及化良好的運動習慣,應加強運動教育。

早於2010年,世界衛生組織已將缺乏運動列為全球死亡四大危險行為因素之一(與不健康飲食、吸煙和酒精傷害並列),並建議5至17歲的兒童及青少年每天進行60分鐘中等到高強度的運動。可惜,時隔九年,世衛去年發表了首份關於全球11至17歲青少年運動趨勢的研究報告,當中指出全球81%青少年不達以上運動量目標,亞太富裕地區的數字更高達92%,情況令人非常擔憂。

其中,運動對於預防慢性疾病的作用尤其值得留意。根據權威醫學雜誌《刺胳針》於2018年發佈的文章,慢性疾病除了與全球每年70%的死亡相關,更由於耗費巨大醫療資源,與經濟的關係密不可分。分析指,每投資於慢性疾病防治的1美元,就可換來5.6美元的經濟收益。這從目前新冠病毒重症和輕症患者的情況可見一斑。前者多數同時為慢性疾病患者,病情惡化和出現嚴重後遺症的機率都相對較高。

故此,運動教育對社會健康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誠然,香港學生普遍課時長、功課多,加上本地體育設施不足、生活節奏急速,要短期內達到世衛建議的運動量目標並不容易,需按部就班。根據衛生署提供的資料,每天適量運動的例子包括在30分鐘內步行2公里、在15分鐘內跑步1.5公里,以及跳繩15分鐘,學生理應有能力應付,加強運動教育所需的時間和設施亦有一定彈性。教育局應制訂指引,推動學校視乎其硬件和課程的限制,讓學生按喜好和能力,靈活調節運動的持續時間、劇烈程度和次數。

參考世衛2018年出版的《促進運動教育:歐盟成員國的現狀和成功案例》,學校除了可以增加體育課時的比例,改良其課程內容,還可以善用小息和課餘時間鼓勵學生做運動,例如以「運動功課」代替部分傳統學術作業。運動教育對個人和社會皆影響深遠,從小建立良好的運動習慣,比長大後在職期間才開始起步相對容易,絕對值得社會各界進一步投放資源以及向其他國家地區取經。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最近有香港專業教育學院(IVE)酒店及旅遊學科及資訊科技學科學生活用創新科技結合運動和旅遊元素,為長者和學生構思VR運動平台,提供「寓運動於旅遊」的體驗,推廣數碼共融的概念。
    玩家在遊玩「智能運動教練旅遊平台」小遊戲時,可以選擇不同旅遊景點作背景,感受沉浸式的運動旅遊體驗。以「旅遊散步」為例,遊玩時VR裝置會顯示不同的旅遊場景,玩家可利用擺動雙手速度,調整模擬散步的步速,愜意地在虛擬世界遊歷不同的旅遊名勝,同時鍛練身體。

    職專達人  2023-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