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諾:2020年施政報告四大關注點前瞻

2020-09-14
斯諾
新創見公共事務研究中心委員
 
AAA

poli1.jpg

「不要浪費一場危機。」這句二戰後英國首相丘吉爾所說的話用在當前的香港更為合適不過。當前,香港正面臨疫情和後修例風波的雙重夾擊,社會經濟受到嚴重影響,而隨着10月的到來,特區政府即將發佈新一年的施政報告,如何帶領香港走出困境,甚至轉危為機,是社會各界都在關注的焦點。

本周內,香港各個政團都就施政報告提出了全面的政策建議,內容涉及疫後經濟重啟、民生、土地房屋政策、司法等多個方面。而在筆者看來,此次施政報告有四大關注點可格外留意,分別為疫後經濟重啟、大灣區建設、土地房屋政策和國安教育的落實。

疫後經濟重啟,無疑是社會各界最為關注的焦點。香港作為外向型經濟體,在此次疫情中受到嚴重影響,第二季度GDP大跌9%,失業率創15年新高。隨着第三波疫情逐步平息,經濟重啟也必須儘快提上日程。筆者認為,可關注特區政府是否會就經濟重啟提出一些前瞻性的政策。例如澳門特區政府在疫情控制後期,已就恢復旅遊業提出了三個階段的復蘇計畫,包括第一階段海內外預熱宣傳、第二階段向來澳遊客提供免費半日遊,第三階段為針對各個行業的優惠措施。特區政府也可借鑒類似的分階段經濟重啟政策,有針對性地讓香港經濟各行各業慢慢復蘇。

其次,可關注此次施政報告就大灣區建設,特別是深港合作的是否有新舉措提出。今年以來,香港經濟摁下暫停鍵,但大灣區建設,特別是與香港一河之隔的深圳經濟卻逐步走出陰霾,建設不曾停止,多個連接香港的大型基建專案竣工並可投入使用,包括蓮塘/香園圍口岸、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等。今年更是深圳特區建區40周年,深圳還設立了創業板註冊制,中央對深圳的賦能越來越大,如何在大灣區建設的背景下與深圳更好的發揮協同作用,便利兩地要素流通,加入國家的內迴圈帶領香港走出經濟陰霾,施政報告的取態也是十分重要。

第三,則是香港的老大難問題——土地房屋政策。土地房屋是每年施政報告的重中之重,也是各方關注的焦點。在去年的修例風波之下,施政報告主打土地房屋議題,但並未引起太大的水花。雖然當前問題並非一朝一夕可改變,但還是可以關注特區政府是否會進一步簡政放權,提升土地流轉效率,加大土地利用率。比如特區政府土地審批效率一直得到詬病,可關注特區政府是否可成立更高級別的跨部門領導小組,直接協調不同政策局和部門,加快效率;此外,還可關注施政報告是否能有效利用香港已有的土地資源,包括郊野公園邊陲地帶、濕地等,在保育和發展共同進行的基礎上,加大土地供應。

最後,也需關注就國安法的落實,特別是國安教育是否會有系統性的政策提出。香港教育在過去一年內出現了不少讓人匪夷所思的言論,例如日本侵華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鴉片戰爭是為了消滅鴉片等。港區國安法訂立後,特區政府也在教育及宣傳等多方面進行了概念的釐清。此次施政報告,也可關注特區政府是否有魄力提出系統性的國安教育,包括教材、教學內容等,扭轉當前學生國家觀念淡漠,甚至對國家抗拒的心態。

回想4年前林鄭月娥上台發佈的第一期施政報告,特區立法會通過致謝議案,也是當時9年來首次通過致謝議案。雖然時事今非昔比,香港也比當時面臨更大的困境,但仍然希望特區政府可以大膽破局,提出更多創新、前瞻的舉措,帶領香港走出困局,不要浪費這場危機。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