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丹旭:布林肯會對中國更強硬嗎?

2020-11-30
 
AAA

544.jpg

拜登新政府裡,將在地緣外交上與中國近距離「過招」的美國官員名字出爐了。如美國媒體早前所料,奧巴馬時代的「老人」、拜登的得力幹將布林肯(Antony Blinken)被提名為國務卿。

這名帶着濃厚建制色彩的民主黨外交智囊,會如何處理搖搖欲墜的中美關係,成為中國輿論關心的問題。

現年58歲的布林肯在克林頓時代就擔任過總統外交政策特別助理,幫克林頓撰寫外交演講稿。共和黨小布殊執政時期,他擔任美國參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民主黨幕僚長,而時任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主席正是拜登。

奧巴馬執政的八年裡,布林肯當過時任副總統拜登的國家安全顧問,也做過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副助理,還擔任過美國副國務卿。布林肯與拜登共事近20年,是拜登最信賴的人之一。這名職業外交政策官員的思路,將對拜登的外交決定產生重要影響。

中國官方和官媒並未對拜登的這項人事任命做出回應,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早前應詢時稱,中國對美國內政不做評論。不過,中國一些主流媒體對布林肯的興趣不小,《中國新聞周刊》還翻出了2015年對布林肯的一篇專訪報道。

當時布林肯出任奧巴馬政府的副國務卿不久,在出訪東亞時在中國停留兩天,並在從北京坐動車前往天津時,接受該雜誌隨訪。據報道,布林肯當時提到中美可以一起應對氣候變化,雙方能在應對兩國都面臨的挑戰上務實有效合作,合作越多「也就能更好地避免陷入必然對抗的境地」。文章還形容他謹言慎行,與人打交道彬彬有禮,

《中國新聞周刊》昨天在重新刊發這篇報道時,特別提到一個耐人尋味的細節:布林肯現在的個人社交媒體賬號頭像,就是該周刊2015年2月在動車休息處拍攝的布林肯照片。

相比被中國官媒痛斥為「突破做人底線」和「人類公敵」的美國現任國務卿蓬佩奧,布林肯顯然給中國輿論留下過不錯的印象。雖然沒有明言,但對於布林肯出任美國頭號外交官,中國輿論還是抱有積極希望。

不過,當前的中美關係已經與奧巴馬時代不可同日而語,布林肯重新回歸白宮,當年的對華外交立場還會「回歸」嗎?  

從他近年來撰寫的文章,以及在過去半年發表的言論看,美國輿論普遍認為布林肯在出任國務卿後,將集中精力重塑美國與其他國家的關係,回歸傳統多邊主義,重塑美國的國際領導力,這也將成為美國應對中國挑戰的重要着力點。

今年7月在哈德遜研究所的一場論壇上,布林肯稱,國家或地球面對的所有大問題,無論是氣候變化、疫情大流行,還是殺傷性武器擴散,都沒有單邊解決方案,「即使是像美國這樣強大的國家,都難以以一己之力解決」。

他還說,與他國合作將有助於美國應對另一個首要外交挑戰——在與中國的競爭中通過多邊合作,推進貿易、科技、投資和人權議題。

美國輿論因此分析,藉助盟友共同對中國施壓,將是布林肯的對華政策大方向;布林肯將花更多精力,加強美國與印度及印太地區的關係,也會加深與非洲地區的接觸,並把歐洲視為應對挑戰時的「第一選擇」合作夥伴。

在中美關係降至冰點的當下,沒有人認為布林肯會給兩國關係立刻帶來轉機。專業的美國建制派官員作風和豐富的外交政策經驗,甚至能讓布林肯更好地推動議程,讓特朗普時代「美國優先」政策重回結盟外交,在貿易規則、民主人權等事務上對中國施加更大壓力,讓北京更難受。

但值得注意的是,蓬佩奧等特朗普政府鷹派官員極力主張中美脫鉤,中美在特朗普執政後期,尤其是冠病疫情全球大流行後,在國際事務上沒有任何合作。雙方除了你來我往的隔空「口水戰」幾乎零交流,就差在軍事上發生擦槍走火。相比之下,布林肯並非「脫鉤派」,他把中國視為美國「最大的挑戰」和「競爭對手」,同樣也主張中美在氣候、抗疫和軍控等問題上展開合作。

這樣的立場即便不能對瀕臨崩潰的中美關係發揮建設性作用,至少不會讓關係加速崩潰。誠如布林肯當年訪華時所說,有合作就有希望避免雙方陷入對抗。對北京而言,布林肯至少不會「突破做人的底線」,就算布林肯讓中國失望,大概也不會比蓬佩奧更糟糕。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一些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戰略界人士近年開始鼓吹「中國崛起到頂論」,試圖從發展預期層麵塑造中美競爭議題。美國塔夫茨大學教授邁克爾·貝克利等人認為,由於老齡化嚴重、資源匱乏、財政壓力加大、西方對華脫鈎等因素,中國的發展會在未來數年陷入停滯,中國的崛起將會終結,中國在經濟規模上不會超越美國。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不僅難以維持自身對其他國家的經濟吸引力,也會因為內部的挑戰而變得更加具有「侵略性」,這構成了一種「崛起到頂國陷阱」

    趙明昊  2023-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