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永嘉:預算投放穩經濟 利民紓困可加碼

2021-03-25
吳永嘉
立法會議員
 
AAA

6036b799e4b08a01259365b6.jpg

較早前,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發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在當前疫情肆瘧、經濟陷入衰退、失業率持續攀升的艱難時期,該份預算案推出逾1,200億元逆周期措施,重點聚焦「穩經濟紓民困」,推出多項利民紓困、刺激消費及支援中小企等措施,反映政府確實有回應市民所需。然而,紓困力度略顯不足,當局必須加大力度防控疫情,以加快重啟經濟,並撥出更多資源針對支援失業人士。

過去一年,本港先後經歷四波新冠疫情,百業蕭條,不少打工仔包括部分中產人士均面對收入減少甚至裁員,但預算案在俗稱為「派糖」的紓困措施方面全面「縮水減甜」,例如綜援、高齡津貼、長者生活津貼及傷殘津貼等,由過去出雙糧變成只獲多發半個月;亦取消公屋免租一個月。更令人不安的是,預算案向中產開刀,將個人薪俸稅和個人入息課稅的寬減由去年20,000元減至今年10,000元,而供養父母和子女的的免稅額亦沒有增加,變相加大中產階層面對的財政壓力,令他們「百上加斤」。在此艱難時期,政府應充分動用財政資源來振興本港經濟及幫助市民渡過難關,把握疫後復甦的機遇,而非「落雨收遮」。

政府公布最新的失業率已攀升至7.2%,為17年來最高,有超過26.16萬人失業。多個政黨均多次要求政府向失業人士提供失業援助,雖然今次預算案有所回應,但只是為失業人士設立「百分百擔保個人特惠貸款計劃」。儘管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亦可協助受疫情影響失業或陷財困的市民,但以個人債務、透支未來的方法,來應對「維持生計」的問題,對於失業人士來說始終不是最佳安排。此外,在政府提出的方案中,停工及收入減少的市民仍未被納入受惠範圍。經濟不景,向面臨三餐不繼的失業人士提供緊急援助,是各地政府的主流做法。因此,本人促請政府應研究落實推行短期「失業援助金」,確保讓更多失業、停工的工友受惠,幫助他們走出逆境,紓解燃眉之急。

在預算案中,其中一項最受市民關注的措施,相信非「電子消費券」莫屬。根據各地經驗顯示,消費券能有效帶動消費市場及其他經濟環節加速復甦,建立「政府出錢 - 市民購物 - 商舖受惠」的內部消費循環,讓更多中小企直接受惠,達致提振經濟及穩定就業的效果。例如:澳門去年推出兩期消費補貼計劃,向每位居民合共發放8,000澳門元,當局估算可帶來18億至24億澳門元的效益,相當可觀。香港餐飲聯業協會亦表示,消費券會有三分之一約120億元流入餐飲業,以目前業界平均每月損失30億至40億元計,消費券預料可復甦一季的生意,帶領疫情下傷亡慘重的餐飲和零售業渡過難關。此外,措施除有利於推動消費外,亦有助推動本港電子支付的發展,可謂「一石二鳥」。然而,構思雖然好,但對於消費券的具體操作及推出細節,卻是一大挑戰。首先,電子消費在香港並不算非常普及,根據Visa去年底發表的研究指出,去年香港消費者電子支付使用量只有約兩成;其次,如何防止消費券被濫用、盜用或一人多券?相信這些都是政府需要正視的問題。本人亦建議當局促使商界配合消費券計劃,舉行大型減價優惠推廣活動,讓刺激內需效果進一步提升,加快經濟復蘇。

根據澳洲會計師公會的調查顯示,香港小型企業商業信心創歷來新低,有58%受訪小型企業表示去年業務萎縮,創歷史新高;企業為繼續經營生存,有44%受訪者在去年尋求外部融資,其中33%以政府資助作為外部融資主要來源。在支持企業方面,本人歡迎預算案延長「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申請時限及提高貸款上限,並向「BUD 專項基金」注資,將每家企業的資助上限提高至600萬元。但我留意到「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的最高貸款年利率為現時浮動年利率的2.75厘。既然有關計劃同為幫助失業人士而設的「百分百擔保個人特惠貸款計劃」都由政府作百分百擔保,而當中很多中小企,尤其是餐廳、酒吧等都飽受疫情影響,政府會否研究再加大優化力度,將兩種百分百擔保計劃的貸款利息劃一為固定 1 厘,並對如期還款的企業全數退回利息開支?本人相信這個建議對「水深火熱」的中小企賦予最直接、最適切的幫助,希望政府能夠詳細考慮。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