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有情:新班子 新思維 解老化 惠老人

2022-07-14
 
AAA

 62609936e4b0fc3e56b499a4.jpg

作者:退休前社工陳炳麟

服務長者責無旁貸

本人自社工課程畢業後,1976年從事安老服務至2011年底退休後,仍有自組各方為長者服務的義務工作,希望以有生之年,服務「昨日社會棟樑」之長者,因為社會有今天的繁榮進步,均是「昔日的年輕人」恪守本位獻出青春而來 ; 作為一個負責任的政府,在面對戰後陸續湧現嬰兒潮的人口老化所需,以至當年作為受惠者的年青一代的我,實也責無旁貸投入為長者服務的工作。

迎合老化社會需要

於1970年代香港工商及製造業日漸起步,經濟漸趨繁榮之際,安老服務大大滯後,只有提供簡單社交聚會的老人中心及一周六天送飯服務的家務助理服務 。在社會經濟日漸改善下,本人尋求義工,在假日時為匱乏體弱無依者上門送飯。這也展開了筆者發掘社會善心人士,開創各方社會服務的起步點。

無依的長者匱乏體弱,是他們與社會隔離而成隱蔽的原因,孤獨寂寞始終是人間的悲劇,有鑑於此筆者於1977年中,有幸招募到一群中青年義工,每隔一周家訪這些長者。義工除關心慰問及提供社會資訊外,間中亦陪伴長者覆診或出外散步,以令長者體會「人間有温暖」。感幸特區政府於1997年撥款資助由社工負責,而成為今天在各區推行的「長者支援服務」。事實上,由於現時對獨居弱老的服務分割,長者的需要分別由不同服務單位及工作人員負責,如果有社工「以人為本」作統籌,以「生活管家/代理人」身份提供服務,對日漸增多的鰥寡弱老餘生,該是最逼切的「最終感恩」。

20220710192931803.jpg

社區教育强化社區照顧

為能實踐「社區照顧」的理想,社區教育是不容忽視。筆者在80年代初,大刀闊斧改革當年全球首份的老人讀物《松柏之聲》,在增加頁數之餘,更得各界朋友,如編輯、專欄作家、記者、漫畫家、社工、醫護人士……將當時傳媒不涉獵之長者題材,成為專為長者而設的精神食糧。更於1997年將之網絡化(www.thevoice.org.hk)而成為全國中文「八大老人刊物」之一。更借此「地盤」作為媒介,向社會推介各方退休前準備及健康講座,建立健康晚年 ; 此舉不但助大家增強自我照顧個人生活需要的能力,也望減輕對社會福利的需求壓力。

長者棄藥多 遺害人類及生態

從事社會福利,要有長遠目標及社會責任心,服務要有環保心態; 為解決長者對家居電器的需求,在90年代以環保心態創辦「電器贈長者」回收棄置電器,加以檢查及修理再轉送長者。感恩環保署當年主動聯絡筆者,随即推出「電器回收重用」計劃,展開港府資助非牟利機構的環保工作第一步。

人口老化,長者患病機率高,需要服食藥物治病自然高 ; 而鑑於一次過處方藥物太長,當中病人因疾病惡化入院後,重新配藥,而棄用之前的藥物,對藥物和公帑造成浪費,筆者在退休前,於業界首創非牟利的「社區藥房」,以低價或免費送出醫生處方藥物,目的是助匱乏者減輕治病的經濟壓力,以及在藥劑師輔導服藥之餘,恰當處理剩餘藥物,以免污染地球土質及下水道,影響生態環境,遺害後世。

WhatsApp Image 2022-07-05 at 9.40.33 AM.jpeg

新政府 新希望 創安老新篇

随着行政長官李家超上任,以「結果為目標」的他,同為香港創新篇,筆者深盼新政府可參考筆者走過的路,改革社會政策及服務。

共建關愛共融老化社會

首先是社會團結,上下一心互相關懷及支持是穩定社會的基石,在筆者數十年推動義工工作中,社會不乏熱心人士,可惜缺乏專責人員「一心」統籌及跟進工作的政策執行機構。筆者曾於90年初,組織300多名「三行師傅」(共300多人)參與全港「家居維修服務」。深盼現時有28個政策局和部門已設立義工隊定期組織的推動,以及將在全港18區成立「地區服務及關愛隊伍」義工網絡,支援政府地區工作,希望有關部門,不要只「强上弱下」,走到社區向不同單位,如社福機構,民間組織等作出「全民義工 全民關懷」的活動,廣納不同階層人士參與義務工作,以展現心繫社群的精神,共同構建關愛社會的全民文化。深信以筆者單薄碌碌無能,在職時竟可發動800多位來自社會各階層義工,以及退休後自組各方義工參與服務 ; 在「老人波浪」來襲香港之際,冀盼新政府於改善長者生活津貼福利之餘,推動更多熱心地區鄰里義工參與,同建關愛長幼共融社會,關懷安老助弱解困,令匱乏者不致失支援,生活質素不致滯後。

提供社區教育 强化自我照顧

強化長者社區教育,有助贏民心,利施政,為護老者、關愛長者人士訓練照顧弱老的家居技巧。另外,幫助市民早作樂齡期的認識及準備,增強地區機構在此範疇的工作 ; 以及鼓勵傳媒多報道有關長者好人好事正能量新聞,能營造長者積極進取及關愛長者的風尚,是奠定新一代長者自助及有尊嚴生活的基石,起到「自我照顧」之餘,更強化「社區照顧」的功能。

政府亦應多鼓勵及資助社區自發性在電子科技,建立老人健康社交平台,營造一個旣對長者關懷又起着社區教育的作用,如筆者在FB的「退休前後的樂齡朋友」社交平台為例,提供勵志文章、服務訊息及推出各方義務服務,開設不足一年加入的長者朋友已超逾萬人,此正正迎合新一代長者喜愛利用電子科技以充實晚年的習慣,随時可上網接觸勵志及安老服務訊息的渠道 ; 而出現每周的有關長者正能量的傳媒報道,也正是從此平台發掘而來。

shutterstock_1928139359.jpg

藥餘回收保生態免遺害

在全球熱議環保下,環保工作旣可源頭減廢,帶來節省公帑的支出,又可避免生態環境受到污染,及免帶來後世的禍害,筆者2013年開始向立法會議員及社福機構游說「藥餘回收」的工作,可惜於2017及去年立法會討論家居棄用藥物的處置問題,因認為棄置數量一般不多,而任由與一般家居固體廢物混合處置。事實上,香港亦乏有關調查數據,只有2016年浸大的一項研究發現,堆填區的垃圾汁含有人類抗生素。而有關人員亦告訴筆者問題不嚴重,而婉拒我的游說提議。至於浪費公帑方面,審計署在2016年提出減少浪費藥物的建議,随即醫院管理局在若干醫院推行先導計劃,將病人的藥單分拆,每次所獲配發的藥物數量較少,以期減低家居囤積過量藥物的風險。可惜此先導計劃,未能全面推行,致公帑浪費問題仍是存在。期待現在由太平山青年商會主力推行,筆者幕後作顧問的「全港首次家居藥餘回收行動」能收集有關藥餘數量及數據後,以供有關方面人士考慮推動立法會再度作出討論,考慮筆者多年奔走游說的提議。

期望新政府着意重新規劃、提升政府工作效能、注重服務市民,將「環境局」改名為「環境及生態局」後,不以只管空氣污染問題,於努力發展香港經濟之餘,生態環境品質同樣重要。

同為長者福祉開新篇

事實上,以上三題提議,除因服食藥物而衍生的藥餘棄置問題外,面對老化社會需要,希望在李家超先生以「結果為目標」的帶領下「同為長者福祉開新篇」。做到對長者的「社區照顧」令「老有所安」、「全人照顧」。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現時因移民而呈現的遺老現象,可能在整體老年人口照顧上,衹屬一個不太明顯的數目,但大家需要知道,我輩年青時因生活壓力大,已流行「衹結婚,不生育」的潮流,現今已日漸老了,有誰來照顧他們呢?事實上,本港居住面積狹小,年輕人結婚後遷出老家,另組家庭,忙於照顧其子女,「盡孝」之事已不再,筆者認為社會該有責,為仍生存而失去自理自顧的弱殘老者,可感受有其「自宰」的能力、人間有温暖,而不是任由擺佈的廢物般鬱鬱而逝

    服務有情  2023-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