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尚明:麒伯的故事

2022-07-26
周尚明
專科醫生.民主思路成員
 
AAA

WhatsApp Image 2022-07-26 at 11.42.55 AM (1).jpeg

麒伯是一位七十多歳的伯伯,身體尚算不錯,可讓他於退休後仍以兼職性質回到他服務了近30年的公司工作。他與其太太居於某舊區的自置物業内,生活尚算可以。他們也有一兒子,於公立醫院任職醫護,並於早年遷出。麒伯是一位很傳統內斂的男人,認為自己是一家之主,需要為家人的安好負責。

在2021年的新年前後,麒伯身體狀況開始有些改變:他的胃口開始減少,開始消瘦,而且精神轉差,想自己外出也有困難。在輾轉求醫過後,最後發現麒伯患上腸癌,更不幸的是已擴散至肝臟,並無法完全根治。

因為胃口減少,每天也只飲兩三支營養奶,以致出現脫水的情況,甚至有幾次嚴重到要入院。然而,當接受了一些初步治療,精神改善了後,麒伯就攘着要出院,原因是他想在有限的時間內去完成重要的事情;可是當兒子問麒伯有何事情要完成,並對他表示要從長計議才可接他回家,麒伯頓時發脾氣,把妻子兒子以至病房中的醫生護士也鬧了一遍。

麒伯一直得不到所需的營養,身體的肌肉便開始流失,這也導致麒伯於後期不能下床。沒有肌肉的保護下,麒伯的骨骼突出(如脊椎骨)的位置也頂了出來,以致長時間他全身的受壓位也在痛。

麒伯的身體狀況每況愈下。在某一個晚上,他突然心血來潮想沖涼,在其妻兒幾經困難下,終於完成了幾個星期以來第一次淋浴,而他也感受到近日少有的清潔的感覺。然而就在當晚半夜,麒伯突然轉差,呼吸困難;妻兒見狀,他們立即召喚救護車送去醫院,但因疫情關係,家人未能陪伴麒伯入病房;在病房門口,麒伯望了妻兒一眼,兒子好像意識到了甚麼⋯⋯這也是父子之間最後一個眼神交流。最後,麒伯在2021年7月23日離開了這世界。

當大眾面對無法治癒的頑疾時,究竟是甚麼最為重要?在麒伯心中,令他害怕的不是死亡:畢竟他知道每一個人也是要經過的;令他擔心的是他離開後他所關心的人和事會如何?他會否要無止境的承受身體上的痛苦?他能否繼續擁有「人的尊嚴」?這些正是人面對死亡前關心的課題,也是「紓緩治療」的着眼點。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生離死別,對小朋友和家長來說,並非想像中遙遠。我遇過至少10宗嬰兒猝死症個案,往往睡覺時突然停止呼吸,我急救了成個鐘,仍然救唔返。父母那種嚎哭聲,震動整個急症室,每一次我都感受到他們的哀痛,知道他們一定會有很多疑問:我的小朋友因何離世?是否自己做錯了甚麼?但我的工作在宣佈病人死亡一刻已完結,做完就離開急症室返病房,沒有機會處理父母的哀傷或解答疑問。我開始反思,醫生的職責是否僅止於此?紓緩治療服務正正是填補這些缺口,支援與陪伴這些家庭度過痛苦的時刻。

    服務有情  2023-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