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聚嶺南:哥爾夫球場的爭議--科學掛帥,還是民意先行?

2022-10-07
 
AAA

WhatsApp Image 2022-09-21 at 11.17.00 AM.jpeg
作者:嶺南大學研究生院、社會學及社會政策系邱勇教授

今年八月,環境諮詢委員會就以粉嶺哥爾夫球場部份用地發展公營房屋的計劃,繼續討論有關項目的環境影響評估報告。但經過長達10小時「馬拉松式」的審議,環諮會仍未就該環評報告作出任何決定,要求政府補充進一步資料,最少要等約8個月後再審議。這次「議而不決」既為政府明年收回哥爾夫球場32公頃土地,興建1.2萬伙公營房屋單位的發展計劃,增添變數,同時亦引發了全國政協副主席、前行政長官梁振英先生及曾主持「土地大辯論」的環諮會主席黃遠輝先生之間的舌戰。黃氏在會後提出如縮減發展規模或有助加快通過環評報告,但梁氏提出五點質疑,反問「既已有共識發展哥爾夫球場,為甚麼現在還要再做環評?」。這場爭議引發了一個有趣的問題,究竟環評應該是科學掛帥,還是民意先行?

因應香港劏房圍城、公屋輪候時間創新高等嚴峻的房屋困局,上屆特區政府於2017年9 月成立了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為覓地建屋出謀獻策。專責小組檢視香港土地供應來源及評估不同的土地供應選項,並發起「土地大辯論」,讓公眾就不同土地供應選項的相對優次進行討論。經過多場諮詢和研究公眾意見後,專責小組於2018年底發表報告,當中建議政府優先研究及考慮收回粉嶺哥爾夫球場粉錦公路以東32公頃用地的局部方案。而在大辯論的問卷調查及電話調查中,分別有54%及61%的受訪者支持發展私人遊樂場契約用地(包括粉嶺哥爾夫球場),作為短中期選項。由此看來,粉嶺哥爾夫球場的公屋發展項目,的確是有民意「加持」。不過,環評跟民意是兩碼子的事 。

我們要興建房屋,就需要土地開發。只要有土地開發,環境就很可能受造成影響。如何在保護環境和發展之間取得平衡,其中一個關鍵在於我們能否在發展過程中,避免破壞環境﹔如果對環境的不利影響是無可避免,我們能把這個影響的程度減輕到多小。環評制度就是建基於這個關鍵之上。香港環評程序可追溯至上世紀80年代。在90年代,政府透過立法及實施《環境影響評估條例》(第499 章),運用強制性環評程序及環境許可證機制以避免、盡量減少並控制指定工程項目對環境產生的不良影響,以平衡環境保護及發展。跟很多地方一樣,香港的環評制度,適用於公共及私人發展項目,亦設有兩個諮詢階段,供公眾參與,讓不同持份者可就環評報告提出意見。

可是,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政治。土地開發涉及多方利益,環評往往難免成為政治角力的場所【註1】,這種現象不只在香港出現,也在台灣、馬來西亞、美國、巴西等地出現。在很多情況下,當不同持份者就同一發展項目持對立意見時,環評程序就變得像打官司一樣,非要弄得一定要有人是贏家,有人是輸家不可。香港欠缺一個有效調解衝突、解決爭議的機制下,環評的結果不時受到司法覆核挑戰,所以不少人都認為香港的環評制度愈趨「政治化」。事實上,環評理應以科學研究作依據,為決策者提供客觀、綜合的評估。縱然環評制度設有公眾諮詢階段,諮詢的着眼點應該放於環評報告所論述的研究是否科學、客觀和全面,我們不應挾民意以騎劫環評制度,讓環評制度被政治操弄得背離原有目的。環評中的科學證據論辯跟民意依歸,不能混為一談。

筆者原則上支持發展哥爾夫球場用地,建屋以解香港現時之房困。然而,如果我們要把興建公屋受阻歸咎於環評制度,因而把環評制度全面否定,實屬不智。筆者認為環評制度對香港的可持續發展,有其必不可少的價值。今次哥爾夫球場建屋環評報告所衍生的風波不過是序幕,日後有「明日大嶼」、「北部都會區」等更大型的發展項目需要通過環評,加上公民科學(Citizen Science)近年在本港愈見普及,更多市民參會與本屬於學術性的科學觀察、研究工作,他們會更樂於在環評的公眾諮詢中發表意見。綜觀而言,有關環評的各種爭議及挑戰將只會有增無減。政府要「提速」造地建屋,改革環評制度似乎事在必行。筆者寄望政府在檢討及優化環評條例下的環評程序時,仍會尊重科學為本的評估,毋忘當初訂立環評制度的「初心」。

特區政府在環評中「闖關」失敗,錯不在環評制度本身。順應民意,把民意切實地實踐出來,乃政府之責任。如今「闖關」不成,為覓地建屋沒拿半點進境,政府實在責無旁貸。政府應該汲取過往環評的經驗,為本次「闖關」做好充分準備,認清發展計劃對環境帶來的各種潛在影響,議定多個替代或彌補方案,以理說服環諮會,讓發展計劃得以早日順利開展。與其「輸波賴地硬」,倒不如叫球員加把勁訓練,在比賽中全力爭勝。

【註1】可參閱 Bond, A., Pope, J., Fundingsland, M., Morrison-Saunders, A., Retief, F. & Hauptfleisch, M. (2020). Explaining the political nature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EIA): A non-Gramscian perspective.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44: 118694.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關鍵爭議點在於政府要收回的這部分土地,對高爾夫球場的所謂「歷史價值」、日後舉辦賽事的影響是否屬於根本性的;否則,香港哥爾夫球會就是無理取鬧!至於球會本身,與其擔憂土地能否有效開發,替政府操心;不如關心一下自己。

    魏開星  2023-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