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嶺:民用氣球失控 中美關係不能失控

2023-02-13
張介嶺
香港媒體主筆協會成員、太和智庫高級研究員
 
AAA

balloon-f.png

中國氣象氣球,因西風帶不可抗力偏離航線誤入美國領空,被炒得沸沸揚揚。儘管中國再三強調該氣球屬民用性質,並就誤入事件向美方表示遺憾,但美方置若罔聞,沒有確鑿證據就妄下論斷,竭力渲染所謂「中國間諜氣球」在「監視我們」,並出爾反爾,在氣球即將飛離美國領空之際動用響尾蛇導彈將其擊落,還推遲了國務卿訪華計劃,使業已跌至冰點的中美關係雪上加霜。

客觀而論,一個國家對另一個國家的氣球漂越本國領空有些不安也是正常的,尤其是在兩國關係如此微妙之際。不管是甚麼原因,氣球飛到了人家領空,別人講幾句難聽話也在情理之中,解釋清楚就是了。問題是,從美方在這一事件中的前後反應看,事情似乎沒有那麼簡單。一些人顯然是小題大做,別有用心,引發了一場「茶壺裡的風暴」。

出現這種情況可能源於美國一些人近乎「病態」的對華焦慮症。他們對中方的解釋疑神疑鬼,總是往壞處想,主要依據無非是氣球的有效載荷部分直徑長達27米,超出一般氣象氣球十多倍,配有太陽能電池板、攝像頭和監視設備,機動靈活,有螺旋槳,能控制飛行方向和高度,完全是「故意」闖入搜集情報……

有這種心態本也無可厚非,畢竟在冷戰時期,美蘇投放氣球進入對方領空偵測是家常便飯。然而,從上世紀後期開始,這種做法已逐漸被人造衞星和無人機技術替代。在缺乏證據證明氣球是用來探測情報的情況下,美方執意將「莫須有」的罪名強加於北京,有借題發揮之嫌。

1HYMGSP_003_lt.jpg

(網上圖片)

中情局前官員菲力浦·馬德近日接受CNN採訪時坦承,如果中國真想監視和拍攝美國,截獲美國的通訊資訊,大可以去谷歌地圖上檢索和使用衞星,但白宮和國會連日來一直在歪曲氣球事件…… 美國軍方亦表示,無論氣球向中國傳回甚麼情報都無關緊要,與中美在彼此領空上以間諜衞星搜集的情報沒有甚麼不同,並承認氣球對美國國家安全和人員不會造成威脅。

顯然,既然中國能夠通過更先進的常規方式搜集情報,沒有必要多此一舉再用氣球冒險。何況,氣球碎片也落入了美國海軍手中,並將陸續送往聯邦調查局分析。

值得注意的是,有美媒報道,美國情報部門判定,中國氣球是中國軍方操控的龐大監測項目的一部分,屬於海南解放軍空軍無人飛艇艦隊,美方已與約40個國家的外交官通報了氣球資訊。然而,「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在當今高科技時代,判斷氣球性質並不困難。咬定氣球屬於軍用性質,美方能夠拿出令人信服的證據嗎?

第二,中國又一次成為美國黨爭的犧牲品。氣球事件發生後,共和黨趁機向民主黨發難,攻擊白宮應對遲緩軟弱,未能在一開始時就打下氣球,而「允許中國間諜氣球平穩飄越美國,特別是在主要軍事基地附近是一個笑話」。如果是前總統特朗普,早就下令將其擊落了,美國「不能繼續面對中國的侵略表現軟弱。」

特朗普本人也借勢抹黑政治對手,嘲笑總統拜登處理氣球事件的方式對美國說是一種恥辱,就像他在其他方面的所作所為一樣無能。

2月7日,美國眾議院軍事委員會在國會換屆後首次舉行聽證會,就中國間諜氣球事件聚焦「中共對美國國防迫切威脅」進行聽證。該委員會主席、共和黨眾議員羅傑斯稱,美國需要「對正確的能力進行正確的投資,確保軍隊能夠有效避開、並在必要時擊敗威脅」, 「如果我們認識不到這一點,不立即採取行動進行威懾,未來30年對國家可能是毀滅性的。」

不難看出,共和黨表面上攻擊的是中國,但實質劍指的是民主黨政府。有美國學者坦言,國會對中國氣球的 「歇斯底里」令人「感到尷尬」,完全是美國國內政治的產物。毋庸諱言,如果說美方堅持徘徊於美國上空的中國氣球侵犯了美國主權之說尚可理解的話,那麼,共和黨一些人硬將民用氣球說成是「間諜氣球」,除了安全關切之外,無非是想逼迫拜登引咎辭職,拿「中國威脅」說事提高支援率,為2024年總統大選預做鋪墊。

第三,中美關係仍有止跌回穩機會。民用氣球出現技術故障偏離預定線路並不稀奇。退而言之,在衞星滿天飛的今天,即使「流浪氣球」是所謂的間諜氣球,也很難對一個國家的安全構成任何實質性危害,沒甚麼好大驚小怪的。美方反應如此激烈,「說一千,道一萬」,關鍵還是中美之間信任赤字巨大。

由於意識形態作祟,華盛頓怎麼看北京都覺得不順眼,北京也擔心「美帝亡我之心不死」,雙方嚴重缺乏戰略互信。試想,如果是日本有氣球漂入美國,華盛頓會危言聳聽,將其擊落嗎?

令人遺憾的是,民用氣球出現技術故障在美國被無端政治化,一些媒體為搏眼球大叫「狼來了」,連篇累牘頭版頭條狂炒「中國氣球」侵入核武重鎮蒙大拿州,引發了美國民眾的高度關注,還有政治人物藉反中情緒撈取政治油水,加劇了美國各界的對華誤解。美國相關部門料必會繼續對氣球事件進行檢討,炒作「中國威脅論」,以堵塞可能存在的「防禦缺口」為由申請增加撥款。

有理由擔心,今後相當長時間內,至少在下屆總統大選前,無論是民主黨,還是共和黨,都會在在對華政策上好勇鬥狠,而理性務實則很可能成為政治上的致命傷。美國社會受氣球事件衝擊或會杯弓蛇影,一有風吹草動都可能嫁禍於中國,中美關係或將進入更為劇烈的動盪時期。

shutterstock_1471044059.jpg

儘管如此,中美似仍有通過外交接觸化解危機的空間。在前兩天發表的國情諮文中,拜登談及中國氣球事件時點到為止,沒有大肆渲染炒作,並在重彈民主與專制老調的同時,重申對華尋求的是競爭而非衝突,這種取態「降低了(中美)兩國政府重返外交軌道的難度。」

這次國務卿布林肯沒有按計劃訪華使用的措辭是「推遲」,而非「取消」,同樣留下了迴旋空間。白宮國安委發言人柯比稱,美方始終認為中美關係是全球最重要的雙邊關係,儘管受「氣球事件」影響,美方不認為現階段是合適的訪華時機,但若時機成熟,將與中方重新商定布林肯訪華日期。

毫無疑問,中美兩個大國不值得讓一隻氣球砸毀雙邊關係。中方希望改善中美關係,迄今為止已多次強調飛艇誤入美國領空完全是意外偶發事件。眼下,中美之間能否排除干擾、轉危為機主要看美方對穩定和改善中美關係的誠意以及處理危機的方式。

當初,中美兩國老一輩領導人以非凡的戰略眼光和政治勇氣用「小球轉動大球」,翻開了兩國關係的新篇章,相信今天中美兩國新一代領導層依然有智慧妥善管控分歧,避免誤解誤判,睿智跨越分歧,盡早推動中美關係重回健康穩定的正確軌道。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一些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戰略界人士近年開始鼓吹「中國崛起到頂論」,試圖從發展預期層麵塑造中美競爭議題。美國塔夫茨大學教授邁克爾·貝克利等人認為,由於老齡化嚴重、資源匱乏、財政壓力加大、西方對華脫鈎等因素,中國的發展會在未來數年陷入停滯,中國的崛起將會終結,中國在經濟規模上不會超越美國。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不僅難以維持自身對其他國家的經濟吸引力,也會因為內部的挑戰而變得更加具有「侵略性」,這構成了一種「崛起到頂國陷阱」

    趙明昊  2023-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