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經濟津貼才能有效鼓勵生育

2023-07-17
文武
學研社成員
 
AAA

shutterstock_2124669404.jpg

香港人口持續減少,生育率跌至全球最低,行政長官李家超日前接受電台節目訪問時表示,人口減少是結構性問題,一是生育率一直下降,二是經常都有市民移出移入,特區政府內部正研究採取措施鼓勵市民生育,歡迎任何人士提供意見。

人口問題確實是香港未來一段時期,須格外留意的問題。雖然香港作為一個移民城市,可以透過吸納移民,引入人才等政策,迅速增加人口,讓香港保持良好競爭力,保持持續發展的動力,但卻不能忽視創造良好社會環境,鼓勵市民生育的政策。

是否生育子女,對一個家庭來說,確實是個人的選擇,涉及很多複雜的因素,但是香港是否有適合生育和養育子女的良好社會環境,卻是政府不可推託的責任,而這方面則是政府須認真思考和研究的課題。
對於許多香港年輕人來說,生育和養育子女確實是一項不能輕易做決定的事情。香港社會長期存在的其中一個深層次矛盾,就是年輕人缺少向上流動的機會,年輕人的失業率和就業不足的比例,一直高於整體失業率,假如年輕人大學畢業之後,連找一份可以安生立命的工作也感到困難,又怎麼會有成家立業,生兒育女的長遠打算呢?

其次,香港的居住成本和生活成本之高,冠絕全球。年輕人想要擁有一個理想的居所,可能需要窮一生之力,而申請公屋也需要一段較長的時間,面對這樣的社會現實,確實讓一部分年輕人感到灰心,連自己的生活也感到吃力,又談何生兒育女呢?

再者,香港雖然有15年免費教育,但教育資源分配並不均衡,社會上更長期存在不能讓子女「輸在起跑線」的思維,家長為了讓子女有良好的教育環境,往往需要花費大筆金錢。去年的一項調查顯示,家長平均每年需花費28.4萬港元養育一名子女,有人據此推算,如果要養育一名子女至22歲大學畢業,總開支大約為600萬港元。面對這樣一筆巨額的開支,又怎麼能鼓勵年輕人生兒育女呢?

香港生活壓力大,即使有一部分年輕人願意生育,但卻實會有許多實實在在的問題須考慮。一些年輕人剛出社會工作之時,沒有經濟能力,很難考慮成家生育的問題,等到有足夠的經濟能力之時,已到中年,想生育也變得困難,政府須考慮的,就是如何為年輕人解決這些困難,讓年輕人更願意生兒育女。

特首在接受電台節目訪問時指出,生育是很個人的問題,外國用了很多經濟政策鼓勵生育,但成效未必有想像的那麼高。這是特區政府一直持有的觀念,但也是不正確的觀念。對每個人、每一個家庭而言,是否生育確實是個人的選擇,但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提高香港整體生育率,卻是政府不可推託的責任。而以經濟政策鼓勵生育,則是其中一項最簡單、有效的可行政策。

雖然每個家庭面對是否生育問題,有不同的考慮,但共同的問題之一,就是是否有能力應對生育和養育子女的生活負擔的問題。如果政府有相應的經濟政策,比如像日本和新加坡那樣,為生育子女的家庭,提供一定的財政津助,就可以讓一部分家庭願意生育,能夠有效提高生育率。

相比從整體上改善養育子女成本過高的問題,提供經濟津助政策鼓勵生育,應該是代價最小,而且能夠最快見成效的政策措施,這也是許多國家和地區都願意採用這種措施的重要原因。當然,並不等於說,推出了經濟津助的鼓勵生育政策之後,政府就不需要從長遠改善養育子女成本過高的問題,正好相反,津助政策只能解決短期的問題,假如養育子女成本過高的問題不能解決,那麼不但政府津助的成本會不斷提升,效果也會不斷減弱,長遠而言,仍須從根本上解決養育子女成本過高的問題。

特區政府開始重視生育率低的問題,是一件好事,但仍須進一步解放思維,放下生育只是個人選擇問題,與政府無關的錯誤思維,積極考慮推出鼓勵生育的經濟津貼政策,以扭轉生育率不斷下降的趨勢。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統計處指,今年人口上升,主要由於期間錄得17.4萬名香港居民淨移入,包括3.1萬名單程證持有人的移入以及14.3萬名其他香港居民的淨移入。其中在短短約7個月,各項新增或經優化的人才入境計劃共收到約120,000宗申請,批出超過75,000宗,其中「高才通計劃」反應尤其熱烈,接獲超過41,000宗申請,批出超過30,000宗。這些切切實實的數字充分反映香港作為「一國兩制」下的亞洲國際都會魅力依然。

    楊莉珊  2023-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