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柏:為何發展商認為「唔駛賺盡」?

2023-08-07
寒柏
學研社成員
 
AAA

WhatsApp Image 2023-08-07 at 14.54.25 (1).jpeg

近日,長實於油塘的全新住宅樓盤「親海駅II」推出市場,折實平均呎價僅1.57萬港元,創市區7年新低,比同區「一手樓」低兩成,甚至乎比該區的「二手樓」更便宜。

發展商推出的首批單位共132伙,於上周六正式「收票」,截當日下午3時已經有逾1000人參觀,據媒體估計,首日收票逾2000張。發展商表示短期內會再以原價「加推」。對於「價單」創同區新低一事,發展表代表回應表示希望「幫市民盡快上車」,還表明「唔駛賺盡」。

傳統以來,香港一直「地少人多」,在土地及住宅房屋供應不足的情況下,所有發展商推盤都十分進取。在商言商,又豈有「不賺盡」之理?

多年來,每逢發展商在某一區「推盤」,明明增加了該區的單位供應,但最終都反過來帶動該區的「二手樓」單位的樓價上升。即使在整體樓市平穩發展而沒有明顯下跌之際,購買「一手樓」單位的業主總要至少「死守3年」,才不致蝕本離場。換句話來說,發展商即至少把未來3年的樓價升幅也計算在內。

香港發展商需要向股東交代,一分一毫皆要「利潤最大化」;「賺盡」才是它們的「座佑銘」,為何今天卻忽然「反其道而行」?

說穿了,發展商並非「不想賺盡」,而是「不能賺盡」,或至少「未必能賺盡」。反過來說,此刻「減價促銷」已經算是「賺盡」了。因此,「幫市民盡快上車」的動機是促銷、賺錢及讓資金回籠;「減價」是因應市場而作出的理性決定。

這是否表示有發展商看淡樓市,才決定「減價促銷」呢?據資料顯示,香港住宅樓供應逐漸增多,2022年的私人住宅單位數量創18年新高,達21,170伙。市場估計,2024年新樓單位將會上升至26,970伙。

除了落成新樓創新高外,各大發展商的「貨尾樓」亦創10年新高。據悉,2023年本港各大發展商的「貨尾樓數量」高達10萬個單位以上。

在過去20年以來,本港樓市不斷上升,本港發展商都非常惜售。無論是對於手上的土地、樓盤及落成單位,發展商皆傾向「囤積居奇」。由於香港發展商的借貸比率不算高,過去利息水平偏低,即使集團有資金需求,仍可透過抵押手上物業 (不論是待發展的土地、樓盤項目及貨尾樓),便可從各大銀行取得資金;何必要急售「套現」?

但近年的情況已出現「大逆轉」。在供應方面,落成新樓單位及貨尾樓皆創10年以上的新高。同時間,在需求方面,本港出現「移民潮」,有成千上萬的中產家庭移民英國、加拿大及澳洲等等。「後嬰兒潮」的港人亦開始步入「退休潮」,有為數不少的港人決定長期定居在生活指數較低的內地二、三線城市、日本及東南亞等地區;部份人還把香港物業沽售。此外,來港工作的內地專才及外勞,現時最多只帶旺了租賃市場,他們的入市意欲並不高。

供應增多而需求減少,再加上本港利息急增,皆對本港樓市構成極不利的因素。其中,利息高企,不僅減低市民置業的意欲,還大幅削弱了發展商及物業投資者的「持貨能力」。換句話來說,「囤積居奇」的成本急增,讓各大發展商開始不再惜售。

「親海駅II」涉及132伙單位,發展商還打算「以原價加推」。由於單位數量不算少,不能簡單的當成是「單一事件」來看,而是反映樓市走勢的一個重要訊號。

長實集團以「減價促銷」的方式為「親海駅II」造勢之前,集團旗下的「波老道毫宅項目」的出售方案亦告吹。儘管長實大賺「撻訂金額」逾20億港元,但卻同樣地表示本來總值200億港元以上的出售物業計劃要重頭再推。以常理計,「波老道交易」告吹,總需要加快另一個項目入賬,才會完成集團原本早已定好的現金流及財務指標。「親海駅II」的「減價促銷」,便來得順理成章。

值得留意的是,在環球經濟不景氣及高息環境下,各大發展商都有需要盡快促銷,從而減低債務總量及利息負擔,並增加現金流。假設某一個發展項目的借貸比率為5成,1個月HIBOR已超過5厘,發展商的借貸成本至少有6厘。如果發展商仍繼續惜售的話,即等同每年將被息利支出吃掉發展項目達3厘的利潤,非常不划算。萬一明年利息無法回落,情況將會更糟糕。

由此可見,這並非個別發展商或個別樓盤的問題。相比其他發展商來說,長實集團的借貸比率反而是偏低的。長實的「減價促銷」只是比較「快人一步」而已。當長實已不再惜售之際,借貸比率更高的其他發展商,將會有什麼動向呢?

寒柏,從事金融業,亦為自由撰稿人。
 

延伸閱讀
  • 最新一份《施政報告》正式出爐,當中最受關注的3項樓按措施分別為(一)3大辣稅大幅調整,額外印花稅(SSD)適用年期由3年縮短至2年,買家印花稅(BSD)及新住宅印花稅(NRSD)的

    曹德明  2023-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