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闊歷史:長河一粟·香港三毫子小說

2023-08-30
 
AAA

 WhatsApp Image 2023-08-30 at 11.32.52.jpeg

作者:冼絡桐

上世紀五十年代,香港經濟開始起步,政府初級文員月薪270元,菜心一斤4角。社會民生欣欣向榮,當時在街頭巷尾的大小報攤中,悄然出現一種新的通俗讀物。它就是三毫子小說,連封面及封底僅二十頁,內文可刊載四萬字的中篇、若干幅插圖、雙色印刷等包裝來招徠讀者。

「三毫子小說」一詞最早於1958年4月,由作家司明(另有筆名馮鳳三)在《新生晚報》的專欄上創立,並成為這類小說體裁的代表。或許是這個名稱有趣,較常引起話題。

要追溯三毫子小說的緣起,是由香港美新處(美國新聞處)資助的虹霓出版社於 1955 年開始出版的《小說報》。它有12頁,每兩個星期出版一次,以報紙紙張大量生產,報面印着招牌字句 : 「一本名家的小說,一份報紙的價錢」。而底面也印有「大批傑作,源源推出。請注意出版日期。」《小說報》的形式類似美國的「角錢小說」(出現於1860年代,直到1920年代還流行,以低廉的價格、報紙的材質書寫的大眾小說),比較接近外國用之隨棄的「紙漿小說」、「四毫子小說」。而從上海南下的羅斌看到了商機,在1957年透過環球出版社出版三毫子小說。當時還有徐寧主編的《ABC小說叢》和《海濱小說叢》進行競爭,幾乎每週都有幾部三毫子小說出版。

WhatsApp Image 2023-05-31 at 20.34.51.jpeg

當時的三毫子小說封面色彩艷麗 ,彩色印刷,以愛情故事、女性作為封面人物,遣樣的封面設計,擺放在當時紅或黑單色印刷的其他刊物中,顯得相當醒目,吸引讀者。在其内頁含有相關插圖,一般都是根據劇情所繪製,例如毫不掩飾的男女接吻、擁抱的插畫,頗受當時市民的歡迎。據說每種書的銷量以萬計算,全盛時期可以買到10萬本,更流通到新加坡、台灣等地,歡迎程度可見一斑。

一部小說要想暢銷,最重要的還是文筆。封面,插圖等包裝尚屬次要,當時有大批着名作家為三毫子小說供稿,有的會用廣受認知的筆名,有的會用真名,例如劉以鬯、上官牧、董千里、李維陵、齊桓等。他們在文藝界聲名鵲起,直接推動三毫子小說。而這些作者亦是多面手,他們也會撰寫嚴肅文學,並且編輯文藝雜誌。

WhatsApp Image 2023-05-31 at 20.34.51 (1).jpeg

三毫子小說並不局限於單一的主題類型,而是包羅萬有,例如社會言情類的《花花世界》、《偷情》、《夏日初戀》等小說,打鬥型的《喋血洗馬場》、《虎穴嬌花》,偵探型的《偵探小姐》、《命案中人》、《汽車謀殺案》,戰爭類的《曲江霧》、《英雄淚》等的小說等多個類型,當中要數言情及推理小說最為流行。

到了60年代,三毫子小說進行了改版,並且加價成為「四毫子小說」,便逐漸式微。三毫子小說至此隱藏在時代的蟄伏裏。值得一提的三毫子小說作為香港50-60年代流行文化的重要構成元素,裏面有不少精采的故事,尚待人們探索,並且進行研究。如果大家有興趣,小編建議可瀏覽到香港教大的三毫子小說研究計劃的網站(https://rccllc.eduhk.hk/zh-hant/30centsnovel/ )。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相信很多人一聽到三年零八個月這個名字,都會聯想這是抗日戰爭時香港被日軍佔領以及統治的時期。在香港淪陷之前,其實港英政府曾經作出頑強的抵抗,令到日軍本來打算以一星期就攻陷香港的計劃,被守軍硬拖至十八天才攻陷,後世稱為「十八日戰爭」。本文旨在述說香港義勇軍可歌可泣保家衞國的事蹟。它的組成來自香港不同種族居民,規模雖小,卻發揮強大作用,甚至在戰後被港英政府公布御賜「皇家」榮銜。

    香港歷史文化研究會  2023-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