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茵:結合官商民力量推動跨代共居 讓長者安享晚年

2023-09-01
林家茵
地產代理
 
AAA

 shutterstock_1805972035.jpg

 

香港人口老化趨勢持續,綜合統計處數據顯示,65歲或以上人口比率在2022年底升至21.3%,較十年前該比率只有13.7%,上升6.9%,對長者居住的軟硬件配套,包括安老院或長幼共住的居所需求日益增加。政府應加強與商界以至社福機構的合作,改善長者居住配套及安老環境,包括參考歐洲的長幼共融安老模式,使長者能度過舒適的晚年。

 

本港不少安老院舍,長期面對人手不足問題,且部份傳統安老院設備簡陋,只提供基本生活配置,長者的居住和活動空間相當有限、更遑論滿足長者的培訓學習、社交和娛樂需要,不少長者及家屬均為長者晚年的居住環境,以及是否獲得充足照料而煩惱。相反,歐洲多國例如挪威、荷蘭之所以能成為全球首屈一指的快樂國度、退休人士的安老天堂,正因配套得宜,以打造長幼共融社區為目標。例如荷蘭「跨代共居」的老人院,透過青年人陪伴長者照顧時數代替租金,一方面替青年人省下金錢,另一方面讓青年紓解老人院長期欠缺人手的壓力。

 

香港政府曾作出類似嘗試。房協於1999年推出首創的「長者安居樂」住屋計劃,為年滿60歲的中等收入人士提供集居住、康樂設施與醫療護理於一身的居所,長者「一筆過」繳付租住權費後,便無需再繳付租金,只需每月繳付管理費及基本服務費。2013 年,房協又於項目「樂融軒」推出於 60 伙長者住宅單位,屋苑其他單位則優先租予長者子女,以方便同廈互相照應,免去共同生活帶來的磨擦,是「長幼共居」的示範。

 

然而,上述兩計劃單位數量有限,前者對象是已有一大筆積蓄的長者,成效亦成疑。再參考房協2015年推出的北角雋悦,軟、硬件均「一流」,租住權卻要百多萬至近千萬,故曾被形容為「富貴長者屋」、「太離地」。事實上,據政府的「2020 年香港貧窮情況報告」指,長者貧窮率為 45%,在欠缺收入及未必有子女供養的情況下,部分長者仍要靠工作幫補生計,市面上的安老政策並未能照顧經濟能力欠佳的長者。

 

香港一直缺乏適合長者居住的社區及住屋配套,近年有發展商看到市場的需要,於旗下屋苑建設安老院舍,鼓勵長幼共住。政府其實也應多透過私人市場的力量,協助長者安老,推廣大眾化「長者屋」概念,挑選低密度、有充足公共空間、綠化的地皮招標,透過放寬地積比等優惠條款,鼓勵發展商在規劃上加入長者友善的設施,助長者融入社區。

 

另一方面,政府亦可透過活化工廈或重建項目、減低發展商手上農地的補地價金額,推動商界興建、社區組織營運的模式,並參考歐洲的經驗,發展設有青年宿舍及護理安老院、跨代共融的綜合服務大樓,由青年人以陪伴長者照的顧時數代替租金,讓年輕人節省租金,解決住屋煩惱,又可騰出人手協助照顧長者,解決安老服務的不足。管理機構更可組織參與的年輕人,定期為長者舉辦各式的工作坊、派對等活動,令長者生活增添樂趣,促進跨代溝通,惠及三代人。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