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潔凝:香港年均三萬住宅單位供應合理 貸款政策鬆綁才能釋放購買力

2024-02-06
姚潔凝
中觀研究所副所長
 
AAA

WhatsApp Image 2023-03-10 at 18.18.01.jpeg

 香港近日有測量師行在危言聳聽,說私樓一手潛在供應量創新高,增加樓市下行壓力,呼籲政府未來莫再推出新的住宅用地,以穩定樓市。究竟供應量多是香港樓市下跌的主要因素嗎? 其實是金管局過時的企業貸款和住宅按揭政策,才是住宅樓市下調的原因。現時的供應量並不是如報導所言,超出了市場需要。房屋局表示,未來三至四年一手私樓潛在供應量約109,000個單位,按季增加2,000個。三至四年有十萬個新單位,即每年平均只有約三萬個新的住宅單位,這個平均數是香港市場需求能吸納的數目。而且,由於現樓「貨尾」單位約20,000個,發展商資金未能回籠,已指示建築商減慢施工進度,令去年的全年累計落成量只有13,900個單位,按年減少約34%,人為地把三萬壓縮至一萬多。

現時香港連公屋、居屋、私樓在內,共有260多萬個住宅單位,分布於4萬幢樓宇,其中165萬人擁有至少一個物業,即香港只有22%的人是業主。但統計處指,全香港有51.5%住戶為自置居所,這個數據是指,260多萬個住宅單位中,有約134萬個單位是自置居所,並不是指香港有約一半人擁有自置物業。瑞士銀行於去年9月發表2023年《全球房地產泡沫指數》報告,把香港與全球25個主要城市作比較,若以高技能服務業從業員一般薪酬水平計,要在市中心購買一個650平方呎單位,香港人仍要工作20至25年才能置業,排世界第一,相比排第二的東京12至17年,和排第三的巴黎13至16年,香港人的苦況是遠遠拋離世界其他大城市。

而泡沬指數最高的分別為蘇黎世和東京,香港因樓市下調,泡沫指數跌至第六位。香港的樓價相對於租金仍是在極高水平,物業需要出租42年,租金收入才可抵銷置業支出,香港在這個數據的表現,仍是排行在全球第一位。從以上這些數字便能反映,香港現時的住宅樓市下行,是健康的調整,而不是所謂的「惡性循環」,因此筆者說該測量師行是在危言聳聽,實不為過。現時市場的氣氛差,主要原因是銀行向投資者不停收回貸款,俗稱Call Loan。筆者有銀行界朋友反映,大約於兩年前,金管局向銀行發出內部指引,要求銀行要適時監控貸款人的資產負債比率,並提醒若發現某些企業出現負債高於50%,便要採取收回貸款的行動。

銀行「落雨收遮」,廣州話「遮」即是傘。意思是,天晴時給你一把傘,一旦下雨,卻將傘收回來。香港投資物業如寫字樓和商舖等,資產價格下調令負債率相應上升,銀行不得不按金管局指引行事,收回貸款潮不斷令企業苦不堪言。香港股市受到外圍沽壓嚴重,企業原本持有的藍籌股價值大幅下跌,亦進一步令企業的負債率上升。香港投資者的怨氣,是來自金管局對銀行業硬性的資產負債比率要求。前文說香港住宅有剛性需求,發展商賣不出樓的主因又是金管局過時的按揭政策,首付比率過高阻礙市民買入住宅,而不是新樓住宅的供應過多引致。

若財政司司長要救市,就要讓金管局全面檢討現時的企業貸款和住宅按揭政策,而不是停止賣地。金管局的官員大部分是政務官,對市場反應緩慢,還可以推出一大堆要穩定金融體系的冠冕堂皇用詞,對傳媒公開說已告誡銀行不要Call Loan,但對銀行的內部指引就不調整,原來金管局才是跌市的罪魁禍首,而銀行卻背了這個黑鍋,金管局卸責手法真是出神入化。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