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振寧:民意戰系列一:「支持度淨值」就是真正「支持度」?

2017-03-10
陳振寧
時事評論員
 
AAA

popu1.jpg
筆者指出,問卷問法會令結果有明顯出入。(候選人圖片:香港電台視像新聞截圖)

特首選舉投票日臨近,候選人除了爭取選委的支持,也盡力爭取市民的支持。民意調查是常用的工具,去反映各候選人的「支持度」。然而這些民調結果並非只是簡單的數字,背後有多個環節是必須留意的,包括問卷設計、調查機構、抽樣框架、訪問員訓練、調查方式等。而這些環節均會對民調結果產生重要影響。

本文先探討問卷設計。現時針對特首選舉的民調,媒體大多把數字演繹為「支持度」,但是這「支持度」是通過甚麼方法獲取,問卷設計是其中一個關鍵。這是因為不同問卷的問法,會令受訪者置身於不同的處境,其考慮點會可能出現差異,進而令其回應有分別,結果所展現的「支持度」不同。

現在常見的是計算「支持度淨值」。問卷用語如下:「如果聽日投票選特首,喺未考慮其他候選人之前,你有幾支持或者反對以下人士出任下一屆特首?」答案選項有「非常支持」、「幾支持」、「一半半」、「幾反對」、「非常反對」。把表示「非常支持」、「幾支持」,以及「幾反對」、「非常反對」分別相加起來,並讓兩組數字相減,便得出「支持度淨值」。

「支持度淨值」的特點是讓受訪者不用比較各個候選人,讓他們逐一評價,這跟常見的選舉投票方式並不一樣。若然選民只有一票,而候選人有多名,常見的選舉投票方式是讓選民向其中一個他/她認為最合適的候選人投下一票,而並非要選民對每一個候選人投支持或反對票。「支持度淨值」更多使用的情況是某人擔任某個官職,已無其他競爭對手,於是研究者想知道受訪者對其支持情況。

如果把「多選一」的比較概念抽走,客觀而言,某名候選人的「支持度」被光譜靠近的候選人瓜分的情況並不會發生。舉例而言,根據港大民研於2月20日至2月24日的民調結果,在「四選一」的情況下,曾俊華、林鄭月娥、胡國興、葉劉淑儀的「支持度」分別為39%、32%、12%、7%。曾俊華跟林鄭月娥的差距是7%,看起來「差距」不大。

由於曾俊華和胡國興在政治光譜上靠近,其支持者有不少重疊。若然訪問時把四者都放在同一條題目內,詢問受訪者對其支持情況,那麼曾俊華的「支持度」可能被胡國興瓜分(當然,最理想的是在同一次調查中,詢問其他問題以測量曾俊華的「支持度」是否真的被胡國興瓜分)。然而如果是詢問個別候選人的支持或反對情況,那麼胡國興被排除,其可能瓜分曾俊華的「支持度」的效應便理應被消除,有機會出現曾俊華和林鄭月娥的「差距」更為顯著的結果。事實上,跟以上同一次調查所得出的「支持度淨值」,曾俊華為43.5%,林鄭月娥為7.8%。必須強調,不同問法之間未必有所謂對與錯,只是哪一個較貼近我們的研究目的。

然而必須指出,兩種問法所展現的「支持度」並非一致概念,這留待下文再談。

 

文章觀點來自作者,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