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凱文:鏗鏘集談「廣東話」,錯漏百出

2018-06-21
陳凱文
學研社成員、福山智庫研究員、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
 
AAA

CANTON1A.jpg

(《鏗鏘集》截圖)

近日,港台鏗鏘集有一集節目,談到香港的「廣東話」問題,聲稱統計處資料顯示,以廣東話為母語的人口由超過九成,下跌至百分之88,反而操普通話為母語的人口有增加的趨勢。節目找來了一對廣州和北京來的夫婦,然後找些粵語口語出來,問一下他們認識多少,又找來了致力推廣粵語的歐陽偉豪博士,以及一名網上推廣和教授粵語的劉凱文,談到粵語缺乏規範化的問題。

不諱言的說,在粵普之爭越演越烈的今天,港台會製作這樣的節目,把一種88%港人在用的「廣東話」說成瀕臨滅亡的危機,其實並不出奇。可是,鏗鏘集製作一個呼籲別人捍衛「廣東話」的節目,內裡的人竟然卻連一些字的讀音都讀錯,又亂用一些字當作粵語本字,便實在太過諷刺了。

自己搞錯讀音如何教人粵語?

舉例來說,片內那位劉凱文在介紹粵語俚語的「騰雞」。所謂「騰雞」的讀音其實應是【揗雞】(tan4gai1),本字是什麼實難稽查,有可能是「蹆」,亦有可能是「褪」兩字在字典上,都標有粵語讀【tan3】音。粵語口語有用「褪」字,代表後退,如「打倒褪」,【tan3】音變【tan4】音可能是變調。今人用上「騰」字只是找了一個近音字替代。這位劉凱文卻見到大家寫成「騰雞」照跟著讀,讀成了【tang4gai1】,讀音都搞錯,還怎樣教人家粵語?

CANTON1B.jpg

(《鏗鏘集》截圖)

片中又有出現所謂的「條條揈/吊吊揈」,相信是記者在網上和媒體抄考而來,但是從沒研究「揈」字的讀音和意思。粵語的確有用「揈」字,但是讀音【fang4】,宋代《廣韻》呼宏切,意思是「擊也」,粵語將「一拳打過去」講成「一拳揈埋去」,便是這個「揈」字。

字典有載、粵語讀【fing3】音的字,是「捹」,而宋代《集韻》的反切,是蒲悶切,切出來的音應讀【ban3】,中文曾有重唇【b】聲母變輕唇【f】聲母的演變規律,曰「古無輕唇」。據宋代《集韻》載,「捹」意思是「手亂貌」。粵語口語的「手捹捹」,就係手隨意擺動。

此外,「條條捹/吊吊揈」乃避諱之講法,本來是「屌屌捹」,本義是男人性器官隨意晃動。由於上一代人覺得此詞粗鄙,所以當日唐英年在公開場面講出此詞,才會鬧出笑話。如此粗鄙不堪的詞語,竟被記者拿出來四處問人,證明節目製作單位似乎不知「吊吊揈」的本義。

不少俚語俗語實是黑話

另外,記者在節目中,問那對廣州和北京來的夫婦何謂「揸流攤」,但記者自己似乎也解不出「揸流攤」的意思和本義。其實,「揸流攤」本來是賭場黑話,跟番攤有關,過去曾撰文解釋過,不贅。外鄉人不懂本地黑話、俚語,實在是平常事。可是有一點必須指出,這一類黑話在上一代,只有江湖中人才用,正經人家甚少講黑話,黑話後來流出市面,才被當作俚語使用。

事實上,現在不少被港人視作俚語、俗語的詞,查實都是黑話,如「收皮」、「七個一皮」,被視作金錢單位的「草、舊、猜、餅、球」之類。不諱言的說,這裡用語跟髒話一樣,難登大雅之堂,而粵語本身,其實有不少典雅的俚語和口語用法。弔詭的是,現在不少聲稱捍衛粵語之人,乃至節目,經常有意無意地傳播這類黑話,甚至髒話,弄得粵語好像只有這些粗鄙之詞一樣。這是哪門子的語言保育呢?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用何種語言教中文,並不需要請專家研究,一定是母語或社會通用語言或政府官方語言。要深入探討的,是15年免費教育中,香港孩子一直有學國話/普通話,為何效果仍不夠理想,是教育方法的問題。

    邱振明  2018-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