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小雲:療癒情緒DIY(1):冥想

2018-09-11
伍小雲
自由人
 
AAA

「打波先嚟落雨,唔通連個天都唔鍾意我?」當年社會福利署的廣告金句,寫得很有心思。人遇上不如意的事情不但會心情低落,甚至會覺得本來客觀、中性的事情(下雨),變成針對他個人的攻擊(唔鍾意我)。

think1a.jpg

還有那些在腦袋裏面停不了的「設計對白」呢!與同事因為工作有爭拗,事後不斷想起當時的情況,還會想着明天回到公司怎樣繼續開火、雙方會怎樣對答等等,一大堆想像出來的情節,全都不是事實,但心情就被這些虛構的東西弄到壞透了!

怎樣幫助自己叫停負面思想呢?

最近讀了一些關於冥想(meditation)與專注力訓練的文章,了解到當中靜心的特性,尤其是針對注意力的冥想(mindfulness meditation),更有助面對壓力和轉移煩雜的思緒。在美國醫院排名榜首位的梅奥醫學中心(Mayo Clinic)(1)指出冥想有助改善壓力、焦慮、痛楚、失眠、抑鬱、高血壓等等,亦有效提升注意力、減低工作身心透支等等(2)。連科研也探討這個源自宗教、甚至帶點神秘的活動,於是把資料組織一下,寫成本輯文章與大家分享,先看冥想是甚麼,餘下的文章就談談冥想和專注力訓練對負面思想的幫助。

冥想來自東方/中東的印度教、猶太教、佛教等等,而非宗教性的冥想是在二十世紀才開始發展(3)。到了1960年代,這些心靈修煉在西方社會始得到大力推動。曾出版多本東方思想著作的Livia Kohn就指出當時在學術界,研究佛教和禪學的日本學者鈴木大拙(D.T. Suzuki)到紐約哥倫比亞大學講授禪修(Zen),就吸引了心理分析界(psychoanalysis) Eric Fromm 等紅人學者們出席(4)。學術界至今還繼續進行不同的研究,了解冥想對大腦活動的影響。而冥想在西方民間流行起來,就有賴名人效應。來自印度的瑪哈士(Maharishi Mahesh Yogi)推動以唱唸咒文/字句(mantra)的「超覺靜坐」(Transcendental Meditation),當年就因為披頭四樂隊(The Beatles)也跟他學習而引起西方社會留意。冥想往傳統宗教與非宗教性兩大方向發展,健身院、瑜珈中心等機構都舉辦冥想班,智能電話有冥想的apps,YouTube亦有很多相關的視頻,都顯示了這活動在今天的普及性。

冥想有不同方法,其中一些共通的特性,就包括利用呼吸或其他渠道去令自己專注,過程使精神集中、肌肉放鬆,以達到所期待的效果。例如宗教性質的冥想其中就包括藉着集中唱唸咒文以開啟心靈去接近神靈或宇宙能量,有的冥想就專注呼吸,把注意力集中在身體的感覺來減壓、提升工作效率等等(4)。由於冥想種類繁多,參加學習班或在YouTube看視頻之前,最好定下清晰目標,揀選適合自己所需的。

 

註釋:

(1) “Ranked #1 in the nation.” Mayo Clinic. Internet: accessed 1 Sept 2018. https://www.mayoclinic.org/about-mayo-clinic/quality/top-ranked 

(2) “Mindfulness exercises.” Mayo Clinic. https://www.mayoclinic.org/healthy-lifestyle/consumer-health/in-depth/mindfulness-exercises/art-20046356/?utm_source=newsletter&utm_medium=email&utm_campaign=housecall

(3) “How meditation went mainstream.” Ashley Ross. Time Magazine. 9 March 2016. http://time.com/4246928/meditation-history-buddhism/

(4) Meditation Works in the Daoist, Buddhist, and Hindu Traditions. Livia Kohn. Magdalena, New Mexico: Three Pine Press, 2008. P. 19.

 

相關文章:

療癒情緒DIY(2):專注力冥想

療癒情緒DIY(3):跟一行禪師學正念步行

療癒情緒DIY(4):簡易小玩意

 

作者簡介:

伍小雲,“前世”於藝術及旅遊界工作,現為自由人,分享生活點滴。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