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信:長者綜援年齡上調的成因

2019-01-14
劉信
媒體工作者
 
AAA

old1.jpg

誰會想到,過去一個星期最觸目的新聞,竟然不是國歌法,而是政府宣布今年2月1日起,把領取長者綜援資格年齡由60歲提高至65歲。不少民間團體就批評,林鄭漠視長者需要,為降低福利支出而作出的措施,但是劉信認為,政府的考慮角度很大程度不在降低福利支出上。

重點是工作人口,香港作為全球出生率最低的地區之一,面對着龐大的嬰兒潮人口老化。政府的長者福利開支,幾乎無可避免地,因為基數上升而增加。但林鄭月娥政府今次提高的門檻,只是長者綜援金額,而不是整個長者安全網,包括高齡傷殘津貼、醫療券等等。

民間團體批評,措施將會逼使更多長者重投工作,認為政府不人道。等一等,這個不就是政府提高申領年齡的原因嗎?人口老化是必然會發生,勞動人口減少,對推動經濟來說,從來都不是好事。

長者就業問題是香港未來必須要面對的問題,根據統計處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報告,已經有116萬名長者,這個數字未來勢必繼續增長。而長者綜援的存在,間接降低了長者的就業意欲,減少的就業人口又可以如何補充呢?

事實上,香港長者是否如此抗拒就業呢?過去10年長者工作人口,由2006年的接近6萬人,出現接近一倍的增幅到2016年的12.5萬人。而所有成員均為長者的家庭,每月收入中位數在過去十年亦有近8成增幅到6020元,其中有就業長者收入中位數由8000元增加至12250元。因此,香港長者是否如民間團體所講一樣,極度抗拒或拒絕就業呢,這裡劉信是有疑問的。

要記住,香港面對的勞動人口問題非常嚴峻,現時的優秀人才入境計劃,明顯無法有效吸收大量勞動人口,引入外地勞工的話,社會又未有足夠的討論,而且受到大部分市民的反對。如果未來下一代真的一個要養四個,劉信相信鼓勵長者就業是一個可以舒緩的方案吧。

當然,政府既然有意鼓勵就業,可以嘗試提供更多配套,例如長者就業能否豁免薪俸稅呢?又或者政府與企業溝通的時候,有沒有可能提供一些誘因?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政府可以為退休長者提供一些適合他們的中短期職位,讓他們可以選擇適當工種就業,一方面解決現時「有工無人做」的問題,另一方面則可以轉化他們的餘閒為勞動力,解決社會需要。

    郭金鋒  2019-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