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數據:香港抗疫須力防人道危機

2022-03-14
 
AAA

 13.jpg

T.jpg

圖1 香港新冠疫情病死率、致死率以及與同時段部分國家對比(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U.jpg

圖2 香港第五波疫情死亡人數佔比以及長者死亡人數佔比(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V.jpg

圖3 香港十八區確診者居住大樓分佈與安老院舍分佈(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W.jpg

圖4 近一個月來香港社交媒體對長者涉疫議題關注點分佈(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X.jpg

圖5 香港社交媒體對第五波疫情下高危社會群體病亡事件以及近期其他動物死亡事件的悲傷情緒對比(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Y.jpg

圖6 香港社交媒體對私立醫療體系涉疫輿情關注度與負面情緒按月變化(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T.jpg

圖7 香港社交媒體對私立醫療系統在第五波疫情期間未主動承擔責任的觀點分佈(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中評智庫大數據長期觀測香港疫情中的社會心態,通過數據分析得知:在第五波疫情中,“與病毒共存”的思維毒素肆虐香港,導致漠視長著生存權的社會心態竟然得以形成,因染疫而救治不及,大量老人死亡,敲響了香港的人道主義危機的警鐘!

香港第五波疫情蔓延至今,已經有近4000人不幸染疫病逝,其中以老年人為主,還有大量染疫長者處於危重狀態卻得不到有效救治,近期更出現未入院的染疫長者因抑鬱而自盡的慘劇。據專家推算,全港八成居住在安老院舍的長者已經感染,醫療資源極度短缺也導致許多需要醫治、護理的高齡非新冠患者的生命健康面臨嚴重威脅。但是,香港社交媒體上對長者染疫病逝總體反應竟然是呈現冷淡的,網民悲傷情緒竟然不及被“人道毀滅”的野豬和倉鼠。

第五波疫情席捲香港,帶來的不僅僅是確診人數指數級的增長,同時還有死亡人數的飆升。過去一周死亡人數平均每日200人左右,令醫院及公眾殮房不堪重負,以至於出現遺體與病人“共處一室”的悲慘場面。香港複製了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海外多國醫療崩潰、“與病毒共存”導致大量長者被放棄治療的慘狀。

如圖1所示,對比第五波疫情前後香港病死率、致死率的數據可以發現,由於佔香港社會大部分的中青年群體已經完整接種疫苗獲得一定抵抗力,故變種病毒奧密克戎引發的第五波疫情以輕症為主。然而,由於香港70歲以上長者疫苗接種率偏低,再加上安老院舍大面積感染、醫療系統擠兌等因素影響,第五波疫情的極高感染基數令香港新冠死亡人數大增,第五波疫情死亡率較之前暴增近17倍,平均每10萬人中約有50人死於新冠。

香港原本傲居全球的“高齡社會”卻在疫情下淪為阿喀琉斯之踵。第五波疫情的致死率、病死率在全世界位居前列,不僅與被迫“與病毒共存”的抗疫失敗者美國相差無幾,甚至遠遠高於“半躺平”狀態的新加坡。上述數據深刻揭示了香港自我放棄或守不住“動態清零”底線的嚴重後果。必須警惕,如果長者繼續大批染疫而亡,勢必引發人道危機!

進一步分析發現(如圖2),2020年至今香港累計3993人死於新冠,其中3780宗發生於第五波疫情,佔比高達94.7%,而第五波疫情中近96%病亡者為長者,其中又有超過一半長者居住在安老院舍中。據官方數據統計,全港87%安老院舍已出現疫情,而全港安老院舍的分佈與全港疫廈分佈情況一致(如圖3),深水埗、油尖旺、觀塘等地既是疫情重災區,也是安老院舍分佈最密集的地區。由於香港居住空間狹小、樓宇密集,大部分普通安老院舍坐落於市區商住大廈的低層單位,悉數暴露在疫情高風險區域,再加上全港護工人手有限且普遍供職於多間院舍,遂造成“一人染疫、多人染疫、多間染疫、全部染疫”的悲慘境況。

如圖4所示,除了安老院舍疫情大爆發以外,染疫長者擠滿各大公立醫院急症室、未能得到妥善救治和照顧的現象,引發社交媒體最多關注,2月中旬許多長者在醫院外寒風中露天候診的場景照片傳出,令網民感到觸目驚心、唏噓不已。雖然近期醫院有改善,但有網民指出,在醫護人手嚴重短缺的現實下,實質問題並未得到有效解決,不少高齡染疫長者備受煎熬、甚至遭遇“等死”局面。與此同時,長者大面積感染、病亡也一定程度上刺激社會對長者疫苗接種率較低問題的關注。

此外,因為疫情導致香港醫療系統、涉疫公共服務體系瀕臨崩潰,長者染疫還引發了一系列次生問題,社交媒體高度關注。例如,有發燒長者因送醫難、被拒收之後不幸離世,有居家染疫的長者因缺乏心理疏導而自盡身亡,還有家屬投訴稱長者在社區隔離設施一度“失聯”、照顧不周等。由此可見,此次新冠疫情成為壓垮香港養老社會矛盾和問題(如老年貧困、養老服務落後、安老資源短缺等)的“最後一根稻草”,也難怪有人發出 “香港正出現人道主義危機”的哀歎。

然而,令人寒心的是,對於第五波疫情下高齡群體的悲慘遭遇,香港社會卻漠然以對,甚至出現了一些冷血的言行。如圖4所示,近期長者染疫身亡在香港社交媒體引發的悲傷情緒,僅僅是孩童染疫身亡的二分之一,甚至低於近一段時間被“人道毀滅”的野豬、倉鼠和馬匹。有觀點認為,自詡崇尚西方“人權自由”的香港社會充斥偽善的錯誤價值,姑且不論那些鼓吹“與病毒共存、適者生存”的別有用心者,在許多網民眼中,老人的生命似乎連寵物都不如,這股歪風亦滲透至一些機構,對大量長者病亡不僅毫無同情,也拿不出改善或扭轉被動局面的有效辦法。可見,社會冷漠、政府茫然,本就不具有話語權的香港老年人無異於淪為疫情下的“難民”。

第五波疫情導致醫療爆煲,在公立醫院急症室爆滿、病床使用率高達九成甚至過載的對比下,病床佔公立醫院六分之一、使用率卻僅為六七成的香港私立醫療體系,自然被輿論貼上“袖手旁觀”、“無所作為”等標籤。回顧新冠疫情發生至今(如圖6),這並非第一次私立醫療因對疫情作壁上觀、不負責任而成為眾矢之的。第三波疫情時期公立醫院人手一度不足,已有各界人士指出應當調動私院資源支援防疫,近期對私立醫院游離於防疫抗疫大局之外的不滿情緒再度反彈。

如圖7所示,不少民眾對私立醫院高高在上、甚至拒收病人與醫生醫德嚴重不符,也有人指出私立醫院享有稅收與土地租金減免,更有義務承擔公共衛生責任,在疫情緊急狀態下,征調私院資源參與抗疫合情合理。而佔比最多的觀點還是把矛頭對準了特區政府,普遍認為港府始終沒有對私院如何參與防疫提出明確指引或規劃,明明有《緊急法》可用卻缺乏調度私立醫療體系能力和意願,當然難辭其咎。不過,近期港府宣佈將非新冠病人轉移至私立醫院,以騰出更多公院床位接受新冠病人隔離的做法,則受到較多認同,認為這將是公私醫療體係合作的正確方式,呼籲公私醫療體系務必提高效率,騰出寶貴醫療資源去拯救每一個生命。無論公私醫院,如果見死不救,無動於衷,絕對是違背人道主義的,更是違背醫者天職和良心的。

中評智庫認為,香港第五波疫情本是一場公共衛生危機,但是,在“與病毒共存”的西方思維侵襲香港社會之後,已經上升為一場人性與道德的危機。為了求證“與病毒共存”的可行性,不惜放棄長者的生存權,這是何等可怕的反人道反人性思維!這樣的思維,絕對不可以在實行“一國兩制”的香港出現與汎濫。香港社會各界必須端正認識:長者的命也是命!生存權才是最基本的人權!與之對照,內地的“動態清零”抗疫對策及“生命至上”的抗疫原則,才是真正的人道主義。香港社會各界必須端正認識,盡全力救治每一位新冠患者,不要讓香港墜入人道主義危機的深淵!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原刊於《中評社》

 

延伸閱讀
  • 香港一直缺乏適合長者居住的社區及住屋配套,近年有發展商看到市場的需要,於旗下屋苑建設安老院舍,鼓勵長幼共住。政府其實也應多透過私人市場的力量,協助長者安老,推廣大眾化「長者屋」概念,挑選低密度、有充足公共空間、綠化的地皮招標,透過放寬地積比等優惠條款,鼓勵發展商在規劃上加入長者友善的設施,助長者融入社區。

    林家茵  2023-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