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達:拉住法國 打破美國外交圍堵

2023-04-11
李伯達
香港媒體主筆協會會員、福山智庫研究員
 
AAA

 shutterstock_187705472.jpg

台灣領導人蔡英文過境美國與眾議長麥卡錫會面之際,北京發生兩件外交大事。一是沙特阿拉伯外交大臣和伊朗外交部長在北京會晤,在中國外長秦剛見證下簽署聯合聲明,宣佈即日起恢復外交關係,同意重開大使館。斷交7年的中東宿敵正式「大和解」,折射出美國主導中東的時代結束,時間點的選擇,也是中方對美方的巧妙反擊。

另一件大事則是法國總統馬克龍訪華。這是中國對外交流全面重啟、全國兩會成功召開後,西方大國領袖首次訪華,是中國突破美國外交圍堵的重要佈局,達到初步效果。中法發表聯合聲明,達成5大項51點共識。馬克龍強調,堅持獨立自主外交,主張歐洲戰略自主,訪問結束之際更喊出「中法友誼萬歲」。

自烏克蘭危機爆發之後,美國強化與歐洲國家關係,積極推動建立西方反華統一戰線,要以「合縱」對付中國。不過,隨着戰爭的曠日持久,歐洲一些國家苦不堪言,也知道要與中國「脫鈎斷鏈」不可行。德國總理朔爾茨去年11月訪問了中國,也取得一些經貿成果,但只是一次24小時的「工作訪問」,在戰略自主方面不敢走得太遠。本屆德國政府各黨派勢力交織,尤其執政聯盟中的「綠黨」更是以美國馬首是瞻,主張與中國「脫鈎」,註定了德國在對華關係的「兩面性」。

642ebf27e4b020d074b608a01.jpg

法國是與新中國建交的第一個西方大國,在對華政策上堅持獨立自主。在歐美銀行頻頻出事,經濟放緩下,馬克龍明確反對與中國「脫鈎斷鏈」。他這次率領60位企業高管訪華,就是希望簽大單,結果滿載而歸,光是空中巴士(Airbus)就出售160架飛機,價值200億美元,並將在天津建立第二條總裝綫。而且,這次訪問不僅促進經濟交流,而且加強政治對話,重啟人文交流,中法合作可以說是全方位的。

W020230408332772159098.jpg

為了「拉住」這個西方大國,中方費勁苦心,給予馬克龍超高禮遇。馬克龍抵達北京,由國務委員兼外長秦剛親自接機(元首抵達一般由副外長接機),習近平為其舉行盛大歡迎儀式,鳴放21響禮炮。除了在北京會見和盛宴,習近平還千里迢迢來到廣州與馬克龍再次相聚暢談,庭園散步,臨水而坐,觀景品茗,聽《高山流水》古琴演奏,縱論古今,給足面子。

馬克龍在返法專機上接受歐洲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專訪,表示歐洲要「避免因台灣議題被捲入美中衝突」,強調歐洲戰略自主,不應跟隨美國。這番話聽在美國耳中,肯定相當刺耳。要在歐洲建立「統一戰線」遏制中國,沒有法國的配合,等於白日做夢。

W020230407293672457600.jpg
馬克龍這次還打破外交慣例,邀請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同行,一方面向北京發出歐洲團結的信息,同時也是給美國有個交代。馮德萊恩是歐盟的對華鷹派,訪華前夕還稱歐洲不是與中國脫鈎(de-coupling),而是脫險(de-risking)。

有媒體稱,與馬克龍相比,馮德萊恩受到冷遇。從外交禮節而言,中方對馮德萊恩並沒有失禮,也不存在冷待。因為馬克龍是作為大國領袖應習近平邀請訪華,馮德萊恩則是「經中歐雙方商定」訪華,接待規格自然也不同。

從中方舉行兩場外交重頭戲,正是採取「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策略,與美國較勁。當然,歐洲跟美國在意識形態的一致性,遠遠高於他們跟中國之間的聯繫,要讓他們完全「戰略自主」不太現實,但只要有影響力的歐洲國家不死心塌地跟着美國「反華」就足夠了。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前腳剛走,美國總統拜登又對中國領袖口出惡言,引發北京外交部強烈反擊。中美只能是維持邊打邊談,鬥而不破。

    李伯達  2023-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