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健宇:當「博物館」不再只是「博物館」

2016-12-08
 
AAA

LAW1.jpg

團結香港基金(下稱基金)以「釋放博物館潛力 蛻變管治新模式」為題,發表《藝術創新研究報告》,建議港府改善博物館治理,藉此振興香港文化產業。

西方博物館的歷史悠久,其管理博物館及其蒐藏品的組織與知識系統已臻完善。面對社會變遷,英國博物館學會近年重新定義「博物館」,並擬訂「建立二十一世紀卓越博物館的宣言」。宣言明確的指出,廣義的博物館除了是科學與藝術普及教育或終身學習中心,亦是:

1. 公民與社區空間

2. 促進社會變遷與文化理解

3. 創意泉源

4. 旅遊業關鍵夥伴

5. 促進文化研究與創新

改善博物館治理,正好為上述目標掃除阻礙。

此外,社交媒體日新月異,正好改善博物館的社區互動,並可普及博雅教育。首先,《報告》指出羅浮宮「Facebook」專頁讚好坐擁二百多萬,冠絕全球。而筆者翻查其專頁並簡單評估,發現專頁保持每日一帖,而用戶反應(意指所給的讚好、好正、嘩等)、分享及留言也算不俗;但筆者認為,羅浮宮真正厲害,卻是懂得運用比「Facebook」更熱門的社交媒體:「Instagram」。香港俗稱「IG」的社交媒體以圖片分享為主,深受年青一輩歡迎,以其中一日的發帖來看,共得到八千多個「心心」。

LKY2.jpg

「Instagram」用戶「museelouvre」貼文,攝於2016年12月2日。(作者提供圖片)

有效的營銷活動,其實越來越似岀版業:「內容即資產」——通過為讀者提供優質而有趣的內容(可以是文章、圖片、影片等),爭取社交媒體上「一掃而過」的目光,當中首要目標固然是希望令「讀者」轉化成「遊客」,但更重要是令其耳濡目染,受博雅內容薰陶。

此外,近月大熱的手機遊戲「Pokemon Go」正好示範了新科技如何結合「虛」「實」,擴闊我們對空間的想像。其實,早前一款紀念的軟件「The Night Cafe: A VR Tribute to Vincent Van Gogh」,便供用家進入梵高的畫中世界,體驗瑰麗且奇幻荒謬的世界。而谷歌旗下的藝術與文化(Arts & Culture)應用程式集結了世界各地上千家博物館與檔案中心的街景、虛擬實境與照片等館藏。可見外地博物館結合新科技的例子不在少數。

香港未來的博物館發展,除了做好「社交媒體」外,更須考慮應用「新科技」,務求於亞洲,以致世界的博物館競爭,突圍而出!

 

文章觀點來自作者,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中途島號博物館 (USS Midway Museum) 是一座位於聖地牙哥的海事博物館,博物館所在就是中途島號航空母艦,母艦亦有「七海皇后」 (Queen of The Seven Sea) 的美譽。

    Flyplan旅策谷  2020-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