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高齡的社會工程

2016-12-14
 
AAA

ohkf1.jpg

香港步入高齡化社會,65歲以上人口未來20年將佔三成,社會如何處理人口老化問題,政策如何配合這個人口結構變遷,現在就需要着手處理。團結香港基金昨日發布由楊永強教授主導的《老齡社會研究報告》,倡議突破固有的思想模式,以新思維建構「盛齡城市」。報告觸及的層面廣泛,提出改革的建議很多,基金會安排一場專家座談會,並於同日舉行,由楊永強教授主持,嘉賓講者為港大思源基金健康及社會工作學教授陳麗雲、工商專聯醫療常委會召集人沈茂輝,以及安老事務委員會主席林正財醫生。

楊永強教授表示,研究提出的老齡化不是着眼於長者,而是針對我們社會的老齡化。高齡不是社會的負擔,慢性病和需要長期照顧才是負擔,所以必須減低慢性疾病的風險。人到中年慢性疾病比率驟增,報告建議為45歲及以上提供「慢性疾病管理醫療券計劃」得到與會人士的贊許,陳麗雲教授同意這個計劃從低收入家庭開始。她接觸過的基層工人,一般的飲食習慣都不好,出外就餐多數光顧快餐速食,非常缺乏蔬果,容易導致慢性疾病。

林正財醫生表示,要市民經常運動以保持健康,過去做過很多宣傳,不過,宣傳不及為市民建立一個「運動友善」的環境重要。舉個例,沙田區有緩跑徑和單車路,這種環境自然而然鼓勵更多人運動,相反地,車多擠迫市中心區,人多車多是難以鼓勵你出來跑做運動。沈茂輝則表示,老齡社會政策重點是落實執行,香港有很多問題和障礙不容易解決,患病需要長期照顧的老年人難以在家安置,原因是香港狹窄的居住空間,如果都選擇留在護理院,隨着高齡人口的增加,護理和醫療人力資源就很重要,如何提升這方面人才和素質,以及提升他們的社會地位與收入,是為政策的關鍵環節。

楊永強教授表示,建構「盛齡城市」是一個未來工程,牽涉社會每個組群,尤其是年輕人,事關日後面對高度高齡化社會就是他們。總結是關於社會的高齡化趨勢,需要政府釐定政策,投放資源及跨界別的合作,由於各個環節息息相關,因此政府和相關機構需要做更多詳細研究,找出下一步如何開展我們的工程。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