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GPS》最後的施政報告 聚焦退保 思考覓地

2017-01-18
 
AAA

CY77B.jpg
梁振英形容政綱「基本上完全落實」。(香港電台視像新聞截圖)

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被視為特首梁振英五年施政「成績表」,五年前他提出「迎難而上」,今日他形容政綱「基本上完全落實」。報告主要可歸納為應對人口老化,長遠思考土地房屋供應。 

應對人口老化方面,體現於加強退休保障,但否決「不論貧富」均獲津貼。提出新增向資產上限不超過約14萬元的單身長者,提供每人每月3435元的高額津貼。並放寬現行長者生活津貼的申請資產上限,單身長者由約22萬元上限,上調至約32萬元。兩項措施首年會有50萬名長者受惠。另外,長者醫療劵受惠年齡由目前七十歲下降至六十五歲。 

梁振英亦建議加強「打工仔」的退休保障。以「劃線」方式,商界逐步取消強積金與遣散費或長期服務金的「對沖」,政府會自建議實施日期起的10年內,分擔僱主部分額外遣散費或長服金開支。但遣散費、長服金的計算方法有改變,由按僱員最後一個月月薪三分二,改低為計一半,即僱員賠償會減少。至於梁振英政綱之一的「標準工時」,他就只是交代本屆政府任期內訂定適合香港社會和經濟情況的工時政策方向。 

五年過去,樓價無明顯下降,梁振英在報告中講到「住的問題亦影響了家庭結構,扭曲了價值觀:不少人的目標就是盡量賺錢買樓供樓,青年人選科和擇業都要向錢看。」 

但梁振英總結四年來土地房屋政策,在私人市場方面,截至去年12月底,預計未來3 至4年一手住宅物業的供應量達94 000個單位,是12年前政府開始定期公布供應數字以來的新高。他同時承認,公屋用地供應仍落後,加快、加大供應是解決各種房屋問題的治本辦法。 

有意見認為減少輸入外來人口,可有助緩減樓價升勢。梁振英清楚講明「減人」並非解決本港樓價問題之法,「香港人口的增長率已經相當低,老化速度亦相當快,我們不能夠靠降低人口增長率減少對住屋的需求……在供應方面,香港的工業大廈空置率已經十分低,我們不能靠重建工廠大廈增加住宅單位數量;同時,在稠密的市區建樓,產量十分有限。」 

樓價不跌,有不少地產商指是因建築成本高,CY亦都反駁「 樓價高和租金貴並不是由於建築費高,而是由於地價貴。」 

即將離任,但他提出維港以外填海,發展大嶼山,亦重提思考利用郊野公園內小量生態價值不高的土地用作公營房屋、非牟利的老人院等非地產用途。而為了進一步推動復育偏遠鄉郊環境,政府將為設立保育基金,又會把具高生態保育價值的土地納入郊野公園範圍,重申值得社會認真權衡得失利弊。 

梁振英在報告結語中提到香港是福地,但要惜福,「珍惜階層和諧,更要珍惜機遇、珍惜時間」,他會繼續本着「對香港這個家的熱愛和擔當,和700萬香港人一齊,繼續奉獻香港,奉獻國家。」 

在下午舉行的記者會,被追問會否承諾2020年或以後N屆都不參選特首,梁振英只以笑回應,指「只要國家香港用得著,我會不同崗位為香港做事。」

他指施政報告為本港解決「老大難」問題,盡量不會為下屆政府留下過去長期積聚難題。他亦認為要向港人「致歉的地方不少」,包括房屋土地供應未如預期,因為受制於不同因素,包括供應週期十分長,若面對司法覆核就更困難,他認為社會應該需要檢討。他指五年無可能解決所有問題,但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要不做一件事好容易,做事才難」。

梁振英不回應特首選舉的問題,但對於被指曾俊華辭去財政司司長後,政府便推出多項措施令社會開支增加,梁振英強調今次花的都是「應花的錢」,又帶點激動指,有限資源應分配給有需要的人士,自己從競選開始都不支持「全民」退保,當年政府派予市民的六千元,自己亦一直留於庫房,「我不需要那6千元」,希望留予「街邊執紙皮的婆婆」。

至於建議將西九文化區內原屬於政府的酒店╱辦公室╱住宅發展權授予管理局,再以公開招標及以「建造、營運及移交」方式與私營機構聯合發展。梁振英重申,管理局作為公職單位,與商界、發展商合作等,一定要本著向公眾交代的原則。公職機構處理土地問題有充分經驗,受公眾充分監督。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