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GPS》林鄭為何落淚?曾俊華為何有信心入閘?

2017-02-10
 
AAA

210gpsa.jpg
林鄭月娥接受劉慧卿訪問。(香港電台視像新聞截圖)

行政長官參選人林鄭月娥,「踩場」接受民主黨前立法會議員劉慧卿的訪問。林鄭月娥首次提及「好打得」宣佈參選後都會落淚,原因是「我哋教育制度係有啲問題」。她指行政長官要有同理心,「當我聽到一個又一個30幾歲,年輕有熱誠的老師話我聽,現時我連穩定教學環境都無。我教得好好,學生又鍾意我,但校長叫我搵工做,你是否心酸?」她指自己向來關心教育,但太多事情兼顧,「過去有問題才撲過去」。

林鄭月娥開設Facebook專頁三日,無論出甚麼帖子,都不斷收到「嬲嬲」。當劉慧卿打開電話時,林鄭亦自嘲「今日又幾多萬……」她指一直有親身留言及留意網民反應,「好多人喜歡取笑我,無咩所謂,最緊要現時有平台溝通」。對於自己民望落後,林鄭形容目前形勢複雜,個人形象需要提升,自己會努力。但多個選委界別都反映政府要更進取,「即使團結社會都要做事,不是不做事」。

她強調自己會反省,與公務員合作都無問題,過去亦「奮不顧身」,維護公務員及下屬,只是「你上司行得太快,期望太高、嚴格」一起辦事的同事或有壓力。

不能單叫停中聯辦 拒回應獨見李嘉誠

林鄭解釋,自己面對一大堆標籤,「梁表英2.0」、「社會主義者」、「中央欽點」,她感覺不完全公道,但不認同要指名叫停中聯辦為她拉票,「如果要叫人不能影響人,那個個機構都要講,你知好多人都在發功,卿姐!」她重申,

「我同中聯辦點解要SAY NO呢!我明白你們有擔心,但我明白今次必須要我作為一個參選人自己的努力,唯有這樣,我才展現到信心及能力,若果能擔任下任行政長官,才可有效施政。」至於有否單獨會見富商李嘉誠,林鄭指不適宜公開日程,拒絕回應。

對於另一名參選人胡國興建議為基本法22條進行本地立法,鞏固保障兩制。林鄭月娥不同意,認為有法律專業知識的人都明白,不是所有條文都是適合本地立法。

多次暗串曾俊華

劉慧卿在訪問中,重提另一位參選人曾俊華仍未辭任財政司司長時,拒絕回應議席被挑戰議員的提問。林鄭月娥說,當時不知對方不答議員問題,又指雖然有法律意見,但政治官員應有政治判斷,知道如何表達。

講到教育問題,林鄭又暗指局長吳克儉又難言之隱,「當然政策出問題,局長要負責,但都要考慮他有無掣肘,是否每次爭取資源都爭取唔到?」

對於在全民退休保障議題上曾狠批幫局方做研究的香港大學榮休教授周永新建議「不切實際」。林鄭月娥指,自己是以財政司司長的長遠公共財政規劃藍本,作為基礎,指2041/42年港府就無儲備,「我是政務司司長都要聽那本指引」。

林鄭月娥重申,好盼望同其他參選人同台辯論。

成功入閘?曾俊華:非常樂觀

林鄭的主要對手曾俊華今日亦總結本星期的拉票過程。他昨晚才笑話「好驚」不夠票入閘,今日就突然指非常樂觀可以取得足夠提名票參選,但未有具體統計,會繼續努力。他又主動回應,指近日聽到不少人關注他提出,六成市民居住公營房屋的長遠目標。他說,這需要時間達成,講不到具體時間,但肯定多於幾年,強調要先有明確目標。曾俊華表示,目前居住公營房屋比例少於五成,希望透過增加租用房屋、居屋、由政府補貼的夾心階層置業房屋計劃,令比例達至六成。

他說,現時公屋及居屋入息上限,令中產人士沒有長遠安定居所,希望讓市民可看到一個階梯。

曾俊華指出,工程配套上要做很多工作,設計新的夾心階層置業計劃、丁屋及居屋混合計劃居混合計劃,也要時間。

另外,曾俊華重申,特區政府有憲制責任就基本法23條立法,回歸已20年,是有急切性,希望交由市民認同、有法律背景的人士,帶領小組研究白紙草案。

高官加薪議案遇「拉布」 主席準備「白車」

新一屆特首將要組班,有無人才加入,薪酬當然是其中一個因素。本屆政府早前提出問責官員加薪一成二,議案一出就有議員表明高官表現差,不值得加薪,表明拉布。

立法會財委會今、明兩日將召開六節共十二小時會議。財委會主席陳健波早前已預先「剪布」,由225項修訂動議大幅削減至23項。陳健波今日在一個電台節目說,期望可以在兩日會議內完成表決,請議員不要再拉布。陳健波說經已有會議可能中斷,而要轉房的準備,會議期間亦會增派保安員,甚至準備好救護車,能快速到場,以防會議期間出現肢體衝突,但他不希望衝突發生。

陳健波說自從2002年實行高官問責制,問責官員薪金未曾調高過,如果再不加薪,會影響下屆政府組班。他認同個別官員表現差,但不應因此否決所有問責官員提高薪金。

陳健波重申,今年仍有43個項目未審議,形容現時「大塞車」,他感到很焦急,亦將拖慢整個香港發展。他批評,議員拖延議會的手法層出不窮,例如攻擊某些人,主席裁決議員要離開議事廳,其他議員則包圍,拖延會議時間。他認同官員有責任向公眾解釋申請撥款的需要,有些官員自覺很有熱誠,但客觀效果讓人感覺差,令民怨四起,有些採取拖延手法,明白議員「被人耍、不開心」。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