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然:延長戰略機遇期比武統台灣重要

2017-02-27
悠然
學研社成員、香港資深政治評論員
 
AAA

WARA.jpg
筆者認為大陸應做到「不戰而屈人之兵」。(大公報資料圖片)

上兩篇說了如果把武統台灣的時間定在2020年前後,並不是聰明之舉,在自己羽翼未豐便冒險行事,到時即使收回破爛了的台灣,也打亂了中國復興大業,得大於失,可謂小不忍則亂大謀,是兵家大忌,智者不為。 

那大陸應如何操作,以使最終不戰而屈人之兵呢? 

首先是盡可能延長戰略機遇期,把自己做大做強。 

李光耀曾說過:「大象打架,腳下的草地必定遭殃。大象做愛,草地會傷得更重」,話裏的大象指的是中美,但如從動物的特點來考慮,美國更像攻擊性強的猛虎,而中國則是緩慢但平和的大象,大象不好戰,但牠站在那裏,沒有其他猛獸敢惹牠。 

在2002年,中共十六大時,曾提出一個非常準確的判斷:「21世紀頭二十年,是重要戰略機遇期」。所謂戰略機遇期,即是美國一強力量會能保持住,而列強會向多極格局演進。在這相互制衡的局面下,世界經濟能保持增長,世界和平大抵能維持二十年,同時在新科技方興未艾,經貿全球化發展下,中國既有後發優勢,又提供了極有利條件發展貿易。 

這個機遇期已運行了十七年,除了想不到美國衰落之快外,大抵判斷準確。以GDP對比,2000年中國超過意大利居第六位,2010年超過日本居第二位。如果據世界銀行購買力平價計算(PPP)數字,中國2015年已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經濟體。如從貿易看,中國已經是全球第一大貨物貿易國,2006年,美國是全球127個國家最大交易夥伴,中國的這一數字為70個,2011年中國是124個國家最大交易夥伴,美國則是76個。如以工業製造論,在能源領域,最好的水電站、核電站、火電廠全在中國。在交通領域,高鐵例子就不舉了,就港口運輸,從秦皇島港青島港到洋山港寧波港,從貨櫃箱到散貨,中國的港口裝卸效率也是全世界第一。再舉中國的造艦能力,今天的美國只有一家大型軍艦造船廠,紐波特紐斯造船公司(Newport News Shipbuilding Company)只能同時建造一艘尼米茲級的航空母艦。反觀中國,如果進行戰時動員,理論上,以今天中國的造艦能力可以同時建造34艘「尼米茲號」和「福特號」這種級別的超級航空母艦。再者,中國企業同樣「如狼似虎」:華為中興正在蠶食愛立信、西門子的市場;阿里巴巴的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已差不多迫使蘋果支付在大陸市場消失……這些例子可以寫一張長長的名單。 

據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福格爾(Robert Fogel)2010年的文章預測,到了2040年,中國GDP會佔全球40%,而美國到時只佔14%,歐洲則只得5%。而軍事力量是建築在經濟規模和工業製造能力上,2040年美國只能退回北美,守住自己的小地盤。 

那如何使戰略機遇期能再延長下去呢? 

對內,就如習近平所言,不犯顛覆性錯誤。從歷史看,中國歷朝最大的顛覆性錯誤是官僚的腐敗,腐敗使政令不通,政權散亂,民變四起,習近平上台以後蒼蠅老虎一次打,是暫時壓住了官場腐敗風氣,但能否根治腐敗,還要看反腐的耐力和制度的建設。至於其他顛覆性的錯誤如金融改革、民族問題、政制改變等,看來犯錯的可能不大。 

對外,中國需要做的爭取時間,強軍修文,不開第一槍,用擠的方法,通過自身力量的壯大,壓制美國的地盤,到了2030年以後,中國海軍在質量上應該領先世界,海軍應該有六艘航空母艦(兩中型、兩大型、兩超級型),其中四艘有彈射器,兩艘為核動力超級航空母艦,這些力量足夠把美國力量擠出西太平洋,到時的台灣不就是甕中之鱉嗎? 

 

文章觀點來自作者,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國防部新聞局局長、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大校就境外社交媒體平台炒作解放軍093型核潛艇在台灣附近海域發生嚴重意外一事回應中評社記者提問指出,有關消息純屬謠言,不要被帶節奏。

    中評社  2023-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