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一場充滿「矛盾」的選舉

2017-03-26
 
AAA

forum1.jpg
三名候選人出席選舉論壇。(中國日報資料圖片)

第五屆行政長官選舉圓滿落幕,亦是前年政府提出的「袋住先」政改方案被否決後,首次舉行的特首選舉,依然是透過選舉委員會產生。選舉方法不變,但就非常特別,甚至充滿「矛盾」。

候選人遲遲不表態 集中火力「離地」戰場

今屆其中一個最大特色就是「遲」。幾位被視為潛在大熱候選人,一直無表態。直至去年十月胡國興宣佈參選,才劃破長空,曾俊華、葉劉淑儀陸續宣佈參選。林鄭月娥更是在梁振英放棄連任後,才重新考慮參選。

遲,令到社會無時間聚焦討論各候選人政綱。反而集中於政治立場的表述,以及網上有幾多「嬲嬲」及「LIKE」。加上各候選人的選舉工程「趕急」,不像2012年唐英年、梁振英及何俊仁,同台出席多場辯論。相反,戰場上了互聯網,各有各做,「花生指數」當然無上屆般高,亦無足夠時間讓市民了解他們主張的具體政策。

yoyo1.jpg
林鄭獲高票提名,報名參選特首。(中國日報資料圖片)

中央早發訊息 強調實質任命權

候選人遲表態,但中央政府一早就拋下對來屆特首的要求。去年十二月,港澳辦主任王光亞接受雜誌訪問,已指中央對特首的標準就是愛國愛港、中央信任、有管治能力、港人擁護。及後建制派中,屢傳林鄭是較乎合四大條件,亦是中央較為信任的候選人。去到選舉中期,社會又有中央是否必要委任「人氣高」候選人作特首的討論。全國政協常委陳永棋在兩會期間引述,全國人大委員長張德江強調中央有實質任命權。這是罕見中央重申,特首任命非「橡皮圖章」。

3c5212d7-ea8d-458e-8947-f57d41e64f4f.jpg
林鄭月娥提出要營造有利氣氛才重推政改。(中國日報資料圖片)

泛民積極參與選委會 建制泛民立場矛盾

雖然今屆是首次候選人全屬建制陣營,但這不代表泛民「缺席」特首選舉。泛民由過去批評選委會是「小圈子選舉」到積極參與,甚至取得300多個議席,意圖「造王」,完全改變泛民回歸後的政治光譜定位,態度可謂180度轉變。

泛民選委組織「民主300+」最後差不多「All in」 支持基本法23條立法的曾俊華,更被批評「自相矛盾」。而資深傳媒人劉仲達過去亦曾於思考香港撰文,指林鄭的政綱其實與民主派更接近,不過偏偏被民主派為與曾俊華拍住上「價值觀、原則也不顧了」。

值得玩味的是,林鄭政綱中提出集中火力於民生,基本法23條立法及政改都並非政策優次的首位,但她亦同樣獲得一直促請政府立法的選委支持。

林鄭重申,營造有利氣氛才重推政改,不過選舉結果未如泛民所願,泛民會重歸原點,還是進一步碎片化仍是未知數。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