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20年V.S.青年20歲 「賺不到錢=沒意義」?

2017-06-26
 
AAA

20GIRL.jpg

「回歸」二字對於小市民來說,可能只是日曆上一個公眾假期。有誰記得20年前剛剛回歸的一刻,青年對未來的不安、對「一國兩制」的疑惑?二十年過去,這份疑慮又消除多少呢?在1997年出生,今年踏入20歲的林梓靈就說,即使過了20年,她對「一國兩制」還是感到不安。

林梓靈是應屆香港文憑試的應考生,平時從學校的通識課和新聞上,都得覺得認識不少香港的政制發展。她說看回歷年的報道,和與同學的討論之間,都覺得小市民很難發聲,「即使是標準工時這些不涉及政治、純粹是對勞工福利好的議題,因著既得益者的反對,最終政府只敢提出合約工時,只有兼職員工受惠,根本無助解決現在香港人工時過長的問題。」她說,自己不贊成「港獨」,但若連討論的空間都沒有,只會削弱港人對「港人治港」的認識。

香港變得金錢掛帥 想談理想被拒絕


林梓靈又指,20年來香港發展成只為金錢服務的城市,令她十分灰心。「現實是,香港青年只有一條路可走:入大學、工作、結婚、買樓、生孩子。香港只推崇商業發展,只要不是行社會期盼的道路,你只能成為輸家。」她的志願是成為一名專業的咖啡師,但家人一聽到只認為「賺不到錢、沒意義」立即拒絕。

時任行政長官的梁振英多次講過,現時青年有很多機遇,亦願意和現時的青年「交換生命」,她批評梁振英並不明白現時青年的難處。她解釋從最簡單的「衣食住行」就可以看到:「現時樓價高企,沒有父母的幫助根本沒可能買到;港鐵年年加價;一個午餐動輒要近50元!但是大學畢業生的平均工資只有一萬二千元左右,扣除家用和基本開支,我已經預計到每月只能儲2千元。」來自基層家庭的她坦言,沒有父母只靠自己而要活在香港,大學畢業之後,等待她的只有大學貸款和無盡的OT,感覺「前途一片黑暗」。

延伸閱讀
  • 新政府看來意念多多,有意解決香港的許多積弊問題,就以近年討論得熱烘烘的房屋問題為例,上屆政府有意透過棕地發展、郊野公園地區附近建屋等多管齊下,紓解緊急的房屋問題。到林鄭月娥希望推出與市場價格脫勾的資助房屋,但實際推行仍有不少問題要解決。

    黃洛絲  2017-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