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景宜:緬甸背包行 遙想民主路

2017-07-25
張景宜
媒體工作者
 
AAA

mian1.jpg

為了實踐當記者的夢,早年畢業就想到未來生活必然是馬不停蹄的工作與拼搏。因此在未畢業前的每個暑假,總喜歡把行程表塞得滿滿的,其中佔據行程表的主要項目非背包旅行莫屬。這大概也是基於年輕時得把長大後不會做的事都先做一遍的想法,以及總覺得生命無常。

跟家人和長輩交流,總發現他們傾向悠閒舒適的旅行模式,要求落塌的地方必須如家裡的環境一樣舒適,而且必須鄰近景點、購物商場或市中心的距離,一般入住星級酒店,舟車勞頓對他們來說也是太折騰。受上班假期所限,一般只會安排點對點的快閃旅行。但這樣的旅行模式只流於吃喝玩樂,瘋狂購物,或者酒店範圍內走動的充電之旅。倒是暗自慨嘆,香港是馳名中外的飲食及購物天堂,留港消費還省了機票錢、交通費呢。那時候年少氣傲,自詡有些深度,瞧不起粗疏,了無意義的旅行模式。於是拎著沉甸甸的大背包,去完一次又一次的背包旅行,非得把每個探訪過的國家都認真走一回,好好用心感受當地歷史和文化。

緬甸是其中一個我認為最適合背包旅行的東南亞國家。普羅大眾對緬甸普遍都不感陌生,尤其對於當地軍政府的高壓統治,以及宣揚民主理念的政治領袖昂山素姬的故事。而一直在記憶中的緬甸,是昂山素姬的天下。其畫像幾乎都掛在經過的每一家餐廳、每一家民宿和旅舍,如同舊時代中中國的毛主席的畫像一樣備受尊敬。那時候有關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昂山素姬為爭取當地的民主政治改革而遭當地政府軟禁,連丈夫去世時也未能趕及到英國見其最後一面的故事,亦於遇到的緬甸人口中傳為佳話,大都稱讚她如何偉大地為改善當地民生及政治體系犧牲等。

mian2.jpg

民心所向,昂山素姬及後在全國大選中得勝,自是預料中事。但感到難過的,是她在其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主席一職後,對於國內發生對少數族裔羅興亞(Rohingya)人的迫害,竟然只以「軍人獲憲法授權執法」輕輕帶過。她冷漠回應有關種族清洗的指控,以及在國際社會面對質詢是的態度,讓人們對民主女神、人權象徵的光環,化成空想。

記得年前跟當地朋友們激烈討論到政治這一塊時,一個朋友說,政治很複雜,他不懂,若日後緬甸迎來民主,他也不知道什麼是緬甸的民主跟西方的民主模式是否一樣。今天的緬甸政治氣候,使當初的對話更添諷刺。背包旅行之好,在於可以平實地感受當地人民的生活,又可以多接觸當地的市民,真正當一回本地人。這也令平面的新聞報導,環宇掠影,變得更切身,激發思考。

所謂的通識教育,豈不就是這麼一回事?回看香港的民主路,多少建制泛民政治人才,選舉前後風花雪月,上任後又是另一番景象。坐在辦公室,翻看著緬甸的旅行照,竟有同樣的感嘆。只談民主,不談優質管治和政治人才的培訓,走著走著,未必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終點。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