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柏濤:網上資訊鼓勵「即食文化」 新一代勢失耐性與深度

2017-08-24
杜柏濤
資訊科技公司創辦人
 
AAA

utube1.jpg

網路上的營銷、娛樂和新聞基本上已經變成了社會的新常態,在可見的將來傳統實體營銷、娛樂和新聞的市場份額將隨互聯網的普及變得愈來愈細。但是,因為某些網路上的特色和限制,導致網路內容必須膚淺。不膚淺、不快、不新就會被自然淘汰,這樣的惡性循環鼓勵了「即食文化」,新一代在行為和思想上將缺乏深度,失去耐性,形成了一群如愛因斯坦一早所預言的年輕人:「我最害怕的事,就是當科技取代了人類的互動,那也是白癡時代的來臨!」 

大家有留意Youtube的片長嗎? 

新一代已很少看電視,取而代之,是看Youtube。大家可知道為什麼Youtube上會有這麼多的上傳內容嗎?其中一個原因是Youtube會將收到的廣告費分紅給上傳者,而廣告費的多少主要取決於點擊收視率的多寡。這樣的分紅機制,鼓勵了上傳者將一段很長的片段,剪短成多條片段去上傳,以收取倍計的分紅。因此,如果大家細心留意,Youtube上的片一般不會超過十分鐘。相比起看一本書的時間,Youtube短片的十分鐘是極短的。基本上,一本書的養份和深度與Youtube的一段片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如果我們的新一代完全放棄看書,而只看Youtube,他們的思想深度可想而知。他們了解一個議題的透徹程度,討論問題時的深廣度將會大不如前。 

大家有留意Youtube的推介片嗎? 

Youtube為了留住觀眾,運用了大數據去了解用戶的喜好,再不斷推薦相關影片。大家可發現每次登入Youtube,都看了一堆自己本來無意看的短片?這是因為Youtube大數據在作祟。這樣的頻密主題跳躍,加上Youtube的短片多缺乏深入探討,令觀眾難以集中精神於單一主題去鑽研下去。本想在Youtube看一些學英語的短片,卻被韓國流行音樂的短片吸引去了,這樣的學習強度,相比起45分鐘的集中閱讀和上課,大家覺得何者較有效?何者更能訓練年輕人的專心致志,去精研一項技能?除了焦點分散之外,Youtube片段多靠縮略圖(Thumbnail)去吸引點擊,縮略圖大部分都大字標題嘩眾取寵,務求「騙」到觀眾點擊去賺取更多的分紅。長此下去,觀眾將在耳濡目染之下習慣了只看刺激、誇張、帶來剎那快感的東西,缺乏了那種長期學習棋藝所帶來的頭腦清晰、縱觀大局和有耐性的習慣,變得神經兮兮,情緒容易被人牽動,毫無耐性去追求需要千錘百鍊的重大成果。 

網上資訊有其利弊 須和傳統智慧互相補足 

網上世界資訊萬千,如動物園般有獅子老虎大笨象,有很多唯利是圖的奸商會不顧對社會和年輕人的壞影響,只求獲得最大利益。例如是上述所講的獲利機制,濫用色情暴力去吸引點擊和利用人類的貪婪去騙財騙色。當然,網上資訊流動極快,人人有公平的發言權,可以是一件很好的傳播工具,但切忌忘卻互聯網其實是一面雙面刃。因此,年輕人在使用互聯網時如可以不忘傳統智慧,效果將會相得益彰。例如,家長可以讓子女使用互聯網的同時,鼓勵子女參加一兩項需要長期訓練才能取得成效的課外活動,例如是圍棋、足球和辯論等,既可以訓練他們的耐性和追求卓越精神,也能透過有勝有敗的比賽讓他們學習面對失敗和訓練情緒智商。這樣做的話,新一代就不會完全被網路文化牽著成長,喪失了應有的耐性與深度,變得目光短淺、只顧即時享樂、神經兮兮!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