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海澄:企業社會責任日漸過時 共享價值才是出路

2017-08-29
余海澄
公營機構公共事務顧問
 
AAA

csv1.jpg

追求利潤最大化是每個商業機構的最終目標,不過隨著社會價值的轉變,企業也需為社會作出承擔。商業機構一方面既為了建立品牌形象,另一方面也為了可以減稅,令實踐企業社會責任(CSR)變成現代企業必不可少的工作。於是,不少商業機構選擇以慈善捐助或組織義工隊,找幾個機構捐錢或舉辦幾個義工活動,便完成這項責任。近年,這種周而復始的「例行公事」被質疑無助改善社會環境,只淪為企業建立品牌的工具。筆者倒同意企業社會責任是需要持續地做,但創造共享價值(CSV)才是長遠的出路。 

什麼是創造共享價值? 

提起共享一詞,頭腦簡單的人會聯想起共產;緊貼時事的人會聯想起一眾共享經濟的公司如Uber、Airbnb及Gobee Bike。但是提起「共享價值」一詞,就會導致「黑人問號」的情況出現。其實「共享價值」於2011年由兩位學者Michael Porter和Mark Kramer在學術雜誌《哈佛商業評論》的文章提出,內容指近年企業屢屢被指責為社會、環境等問題的始作俑者,而解決之道,則要從產品、市場、供應鏈等方面入手,將公司與社會進步連繫,創造「共享價值」。 

強化版「社企」 

可能讀者看畢兩位學者的解釋後也不明白CSR與 CSV的分別,更會將社企與CSV混為一談,實際上三者其實是有分別的。雖然CSV與CSR均旨在改善社會環境,但前者的出發點是企業為補償他們賺大錢所造成的社會成本;而後者則是透過解決社會問題為主要動機, 從中創造「共享價值」,締造共贏 。 

CSV在理念上其實與社會企業(社企)較為接近,兩者均是過商業手法,解決社會問題,但不同的是社企主要由非政府機構(NGO)營運,並多數由公共資金資助,以致經常依賴政府資金,失去持續發展能力。而CSV企業本身就己經以商業模式進行,他們都是以追求利潤為目標,不過他們賺錢的過程也是在解決社會問題,推動社會進步。 

CSV在香港穩步發展 

雖然CSV在亞洲發展較緩慢,但香港表現尚算不俗,有志的創業者可以在民間的「香港社會創投基金」或政府扶貧委員會下的「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提交建議,尋求啟動資金。其實,近年的成功例子其實也多不勝數,包括全城街馬、鑽的、要有光及惜食共享得項目。關於具體的例子及CSV未來出路,筆者將於下篇文章再詳細解說。值得一提的是,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將會於9月21號舉辦以CSV為主題的論壇,雲集200位國際級商界領袖,實在值得大家關注。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