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仁諺:鄺俊宇索償:對建制的美麗誤會

2017-09-27
夏仁諺
學研社成員
 
AAA

KWONG1.jpg
(香港電台資料圖片)

地鐵縱火狂徒事件發生後,民主黨鄺俊宇替傷者出頭討「公道」,要求公開報告還原真相、索償及以後於同類事件中能夠採取「應有」措施。 

最初,夏仁諺以為鄺在開玩笑,因為他的公開要求按字面看根本無解,不對應現實,因此連「不合理」也算不上。 

第一,「真相」已經公開受到媒體報導,沒有疑點,世上沒有誰能提出他要求的「真相」,相信他自己也說不出自己要求的「真相」是甚麼。 

第二,事件由縱火犯引起,並非因有關單位疏忽造成,「索償」對象只能是縱火犯。 

第三,有關單位在事發當日已動員大量人力進行善後工作,如果包括他在內,無人能說明還有甚麼「應有」措施未實行,這就不是一個語義上成立的要求。 

無論如何,有關單位還是在它的權限範圍內做出了較恰當的回應--向傷者額外捐助500萬元。留意,它不能「賠償」,只能「捐助」。一所上市公司,一切企業行為都受到公司章程、公司法例、上市公司守則等授權和規限,它不能陪鄺俊宇用寫愛情小說的態度來使用向股東負責的資金。 

也許因為鄺是愛情小說作家,他的從政態度似乎也充滿了浪漫,認為一所上市公司能像人一樣地浪漫自由地行事。 

事實上,香港似乎很多人都像鄺一樣對社會充滿浪漫的憧憬--憧憬社會充滿光輝人性,比白雪公主雪白,比灰姑娘純情。 

比如說,香港人憧憬政府可以不把堆田區建於任何地方而可以安置數以噸計的垃圾,憧憬政府可以不與地產商交易而支付所有公共開支,憧憬上市公司可以做埋善堂不求利潤但同時可以定期向股東派息,憧憬法官可以不看法律條文和證據而按市民的喜惡判案。 

可惜,一個現代都市社會,必須由一套龐大的規定建構而成,即是所謂的建制。建制包括了政府、企業、法院、學校、醫療、保安和福利系統等等。它們之所以是建制,正是因為他們不按個人的喜好而建立,而是由規則構成。在建制內,人被認為是可以替換的零件,規則才是確保機構有效運作的核心。以規則束縛人,能確保機構不受任何人的私情影響而有效運作,並獲得廣泛的認受性。因此,抱歉講一句,建制的核心並不是人,而是規則,人不能憧憬一堆規則能夠滿足他們自己的浪漫幻想,規則也不會因為任何人的心血來潮而更動。 

上周,夏仁諺講課,提到「…政府不是人…」,有同學禁不住笑了出來。夏仁諺完全明白同學笑甚麼,他以為老師批評政府「無人性」。夏仁諺進一步澄清:「官員雖然是人,但他進入政府建制工作之後,他被制度要求不以人的喜好做判斷,他只能依既定規則做事,而按規則辦事的人,只能算是一個巨大機器裏的一個零件而已。下班後,官員仍然是個人。」 

這種事該怎麼說明才好呢? 

正是因為人類不信任他人,把單一個人做判斷的政體指為獨裁,才創造了現在這種以規則代替人性的社會制度。然而,明明是人們自己要求建制去除人性,結果人們竟然又要求被剝奪了人性的建制要有人性,這是何等天大的諷刺? 

為了適應刁蠻任性的人類,建制順應要求,加入了一些公關人員充當人性化介面,渴望獲得人的認同,正如有關單位應鄺俊宇要求捐出了500萬港元,但人性化介面無法超越機件的極限,對機器苛索過度,機器就會當機。人的浪漫幻想沒有極限,想像某天香港發生像汶川一樣的地震,鄺俊宇又可以找誰來陪他發夢,用錢打救數以百萬計的災民呢? 

認為建制可以自由表現美麗的人性,從理論上講,是個美麗的誤會。建制猶如科學怪人,是由一堆縫縫補補的規則構成的工具,它力大無窮,能支援人口龐大的社會,但代價是它缺乏人性。 

假如有任何人認為建制無法跟上社會,它可以在規則層面修理它,可是任何羞辱的言語,都無法動它一條毛,因為它只是一副機器,並不是人。 

對着一部失靈了的自動飲品販賣機,你選擇踢它,還是Call技師來修理它? 

很不幸,現在的香港人多數都選擇了用腳踢,無人呼喚技師前來修理。 

收筆前,必須補充,對於鄺俊宇的魄力或者傻勁,夏仁諺很是尊敬,畢竟他幫助傷者爭取到了援助。他的努力,不能全盤否定。 

有時,踢一踢,壞了的機器確實會掉出來一些無辜的飲品,讓人誤會只要一直踢飲品就會源源不絕地掉出來呢。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