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渝生:傳承中華科學文化需開拓創新 亦不可割斷歷史

2017-09-30
 
AAA

wang1.jpg

提到中國的科學發展,大家可能想起四大發明—指南針、火藥、造紙術與印刷術,而其他如天文曆法、深海遠航、醫藥數學等,成就亦相當顯赫。但隨著近代西方出現科學革命,令人感覺中國科技不如人,甚至有人認為中國文化偏重人文學科,對於自然科學並不重視。不過,中國自然科學權威學者王渝生博士,出席團結香港基金主辦的《創科博覽2017》專家論壇,為五千年來中華科技文明的優良基因,來個大平反。

王渝生是著名科技史專家,曾任職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中國科技館館長。他曾為央視主講科學歷史節目,包括《飛機發明110年》、《漫談百年科技》,並著有《自然科學史導論》、《科學尋蹤》等多本著作,是國內權威科普作家。

王渝生說,中華科技文明延綿不絕,從未中斷,早於五千年前「四分天下」,中國已佔其一,另外還有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倫文明。及後一直發展直至近三五百年前,中國仍是獨領風騷,可以說是一直居於世界前列。

古代科學輝煌 推動世界變革 

他提及中國的四大發明,「可能我們自己都覺得太古老,沒有太大意思」,但著名學者如馬克思、李約瑟等,都有非常高的評價。王渝生舉例,火藥把封建堡壘炸得粉碎,造紙技術則是傳播文化的工具,這些發明都是推動世界變革強而有力的槓桿。「也許有人說中國古代只有技術沒有科學,此言差矣!」因古代不只有以四大發明為代表的技術成就,還有公認的農、 醫、天、算,四大科學體系。

直到近數個世紀,西方國家發生工業革命,走向機械生產,中國仍維持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甚至排斥從外國引進來的技術。他認為中國科學落後,是發生在近代的事,而不是古代,有人將責任推至科舉考試制度,甚至孔子儒教,這些說法並不公平,「中國古代的科學如此輝煌,近代落後了,怎麼一個板子打到孔子身上?」

wang11.jpg

中國科學發展要「兩條腿走路」

既然機器進入了人類的舞台,就自然要從農業文明走向工業文明,可是中國沒有像西方一般的科學革命,那該怎麼辦?王渝生指,中國必需「兩條腿走路」,首先是要吸收西方工業革命的科學理論,「引進、消化、再創新」。另外就是繼承中華文明,傳統的、優秀的科技文化。

王渝生直指近代的科學革命亦有不足之處,例如主張改造自然,征服自然,但卻把自然越改越糟糕,造成能源枯竭、生態破壞。他認為自然是不可能征服,強如美國科學如此發達,也面臨颶風、海嘯的猛烈破壞。因此應該改善自然,求得人與自然的共生共融,協調發展。正如中國科學的核心是「天人合一」,強調天時地利人和。

要成為科技第一 路遙艱鉅

王渝生又認為,中國古代科學思想固然對現代有價值,但亦要防止作牽強附會的解釋、片面誇大影響和作用。例如對於算命、相面、占星、堪輿等方術活動,都要分析其中的科學和迷信的成分,去偽存真,古為今用,這才是繼承發揚傳統文化所應取的揚棄態度。

王強調自己是一個「實事求是」的人,問答環節有台下觀眾問道:「中國可成為科技第一(國家)嗎?」他回應:「我只能說,有可能!」他形容要行到這一步,會是非常艱鉅的一條路,現時全球30多個創新性國家,亞洲只有3個,當中未包括中國。因為要成為創新性國家要符合多項條件,例如在研發投入方面需佔全社會投入逾2.5%,但中國現時只有1%。王渝生寄語中國人要「努力、努力、再努力」,希望到2030年進入創新性國家前列,本世紀中葉能成為世界科技強國,「強國也有很多個,到時候能夠平起平坐就不錯了。」「我是沒有這個希望看到,你們努力,你們能看到!」引來台下一陣笑聲及熱烈掌聲。

至於香港有哪些優勢發展科技,王渝生指香港科技有良好傳統,在醫學、生物學等都表現出色,長期以來亦是很開放的城市。但他亦提醒,香港回歸時佔全國GDP差不多四分之一,但隨著內地高速發展,內地GDP現時已佔全國差不多百分之九十。他認為香港、內地需加強互動交流,又希望香港繼續保持對外界放的勢態,「相信香港明天會更好!」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