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解釋房屋政策 指80萬伙公屋足夠照顧基層

2017-10-27
 
AAA

house.jpg
目前出租公屋單位將由76萬個增至80萬個。(大公報資料圖片)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中提出以置業為主導的房屋政策,她解釋目前出租公屋單位將由76萬個增至80萬個,足夠照顧基層家庭需要,故日後可將大部分新建公屋轉作「綠置居」項目出售。

林鄭月娥在接受《明報》專訪時表示,80萬個出租公屋單位足夠照顧基層家庭需要,故日後可將大部分新建公屋轉作「綠置居」,既可騰出不同區域的單位予輪候冊上申請人,亦可減輕房委會在營運出租公屋上的財政負擔,但強調非所有新建公屋都適合轉作綠置居。

她又指房策並非強迫人買樓,而是看到社會上對自置居所有很大訴求,。但她表明無意仿效前任政府般訂立港人自置居所比例的目標,因「一變了硬指標就麻煩」。

對於公屋平均輪候時間近年屢創新高,綠置居恆常化會否影響上樓的機會,林鄭月娥就認為不會,因為最多是收回的公屋單位要裝潢6個星期,但由公屋單位改成的「綠置居」將分佈各區,令輪候冊申請者有更多選擇。

首置上車盤方面,施政報告提及「上車盤」來源將來自私人發展商或從政府購買得來的土地,林鄭月娥說,如果上車盤所物色的土地來源數量多,不排除可用作起居屋,但不會興建公屋,比例會再視乎實際情況而定。她指,大原則是不會令某一類收入群組較另一群組享有更高的置業機會。

私樓施工量首三季減少 潛在供應量為9萬7千個

另外,運輸及房屋局的最新數字顯示,第三季施工單位只有800個,按季大減86%,是2008年第二季以來最少,拖低首三季合計施工量只有9千3百個,較去年同期少51%,落成量亦按季少3百 個,只有4千1百個,樓花貨尾亦減至5千7百個。

本港未來3至4年潛在一手私人住宅供應量為9萬7千個,較上季的預計少1千個,但仍貼近歷史高位。當中,已落成但仍未售出的單位數目為9千伙,建築中的單位有7萬4千伙,已預售單位數目為1萬7千伙,已批出土地並可隨時動工的項目為3萬1千伙。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