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婷:讓社會一起反思強積金價值

2017-11-07
趙婷
本地智庫政策研究員
 
AAA

mpf1.jpg 
積金局改口可能容許以強積金作供樓用途。

香港樓市交投熾熱,刺激不少一手樓市買賣暢旺,彷如樓價只有升冇跌。新一屆政府著力推出新房屋政策及覓地起樓,提高樓房供應,以協助不少市民意欲上樓自置物業的心願。多個政策出台,雖暫未見成效,卻有望至少在可見將來為低收入至中產階級人士提供置業階梯。為配合政府上樓政策,各個政府部門群策群力不在話下,本來市民見政府為點燃市民置業希望出盡法寶應感欣喜,可惜新一屆政府儼如「Yes Man」父母,任由市民牽著鼻子走,如今連強制性公積金計劃管理局(積金局)亦改口可能容許以強積金作供樓用途。 

退休保障歸零? 

建立強積金計劃原意是透過在職僱員及僱主共同供款,協助僱員累積退休儲蓄,退休後取回多年勞動成果以備退休之用。由於強積金計劃涉及投資市場波動的風險,一直備受各方質疑未能為退休人士提供足夠保障。有市民憂慮強積金按照打工仔收入供款,有未能為低收入人士提供足夠退休保障之嫌。然而,政府一向企硬強調強積金的存在價值,縱使早前城中熱議全民退保亦考慮到政府與積金局的立場及尊嚴,一度研究由政府、僱主、僱員三方出資的「三方供款」全民退保妥協方案。 

難得新任政府聲稱會於未來數月提出取消強積金對沖問題方案,可望為提高強積金方案下的退休保障帶來一點曙光。如今積金局忽然受新政「上樓」宗旨的感召,改變態度稱正研究以部分強積金供款用作首次置業,難免令人再度關注強積金的退休價值。 

為何市民想上樓?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共十九大開幕式的發言中,重申應秉承「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回歸現實,現時香港人紛紛渴求上樓,其中一個原因正正是作投資用途,寄望「買磚頭保值谷身家」,一旦成功上車就可如傳媒報導中的炒家、買家一樣踏上致富之路。正正由於樓價高、「上車」難,市民才擔心無法上樓等於失去此「發達良機」。政府早前連環加辣欲為樓市降溫,只稍稍增加投資者炒價經濟成本,反會導致不少人恐慌性爭相入市。如今政府推出長遠房屋政府綠置居、白居二、港人首置上車盤,未見樓市減熱成效,卻已造成公屋及居屋價格頻頻急升的局面,更穩固市民必須及早買樓上樓的想法。在計劃長遠經濟之時,政府是否應保持冷靜及中立,謹慎思考為協助市民上樓應去到幾盡? 

退休保障需小心計劃 切勿盲從新加坡

強積金方案下滾存的強積金總額與退休人士退休前的收入及供款年期掛勾,旨在為退休作儲蓄,是本港唯一現行的市民儲蓄退休政策。若容許提早取用強積金,致令強制退休儲蓄減少,可能令強積金方案「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更為嚴重。樓市可升可跌,分分鐘變成負資產,置業及樓宇投資是個人選擇,應由市民自行承擔風險。一旦以強積金作供樓用途,市民退休後需要生活費,是否強推逆按揭?本來根據強積金條例,只有在特殊情況下可於年屆六十五歲前提取強積金,當中不包括破產。另外,以強積金供樓遇上樓市持續大跌,市民資產是否連同強積金一鋪清袋,回歸綜援安全網?希望積金局研究有關建議時,細心全面研究各地政策,例如檢視本港及新加坡公積金制度的整體設計、供款率及投資回報的差別,不要貿貿然將強積金與房屋政策掛勾。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美聯儲議息會議結束,宣布基準利率維持不變。自去年3月,聯儲局連續11次加息達5.25厘,透過多次大手加息,今年6月份美國消費者物價(CPI)指數一度回落至3%,見逾2年的新低

    曹德明  2023-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