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奕寧:佳節的意義

2017-12-06
林奕寧
自由撰稿人
 
AAA

xmas1.jpg
除了收禮物或逗利是、與朋友出外狂歡通頂之外,我們不妨思考佳節的意義。(文匯報資料圖片)

一年容易又聖誕,鬧市和商場都換上聖誕裝飾,還有聖誕音樂隨空氣流轉,是噪音轟炸還是增添氣氛則見仁見智,最明目張膽的當然是各種聖誕促銷。今年天氣較早前已轉涼,陰冷天氣下人們大條道理穿上冬裝,大褸、圍巾、長靴,伴隨聖誕樹、白雪小屋、聖誕老人和鹿車,享受聖誕冬日氣氛還是借口消費,醉翁之意在哪都不重要了。 

聖誕節的由來,不在這裡詳談。當節日都被包裝為消費與所謂的慶祝,再經社交媒體提煉與洗版,變成指定動作,背後的意義又是什麼?香港的聖誕節又是什麼?先分享外國與中國大陸的聖誕新年。 

筆者從前在英國小鎮唸書。十二月中,宿舍的同學便相繼回家,宿舍空空如也,無家可歸的我獨佔宿舍,聖誕期間到便利店打工。外國人的聖誕,在外工作或唸書的子女都會回到父母家裡,店舖都會關門,街上一種殘年歲晚光景。在小鎮裡,便利店是唯一會開門的店子,提供生活最基本需要,例如牛奶、方便麵、紙巾等,願意在聖誕開工的是我這類邊緣人士,而我們也能獲得重賞:三倍時薪!金錢獎勵卻不能抵銷寂寞,某天凌晨下班走路回家,天下著雪,如今回想起來的天地蒼茫和浪漫,當時也伴隨著淚水。 

鏡頭一轉,讓我們看看中國大陸的那頓年夜飯。中國人過農曆年,就如西方人過聖誕節,西方的聖誕午餐(Christmas Lunch)或年夜飯,是很多獨居父母期盼了一年的盛事。如果大家有留意中國新聞,都會見到春運那人頭湧湧的情景,以及一些特寫鏡頭:買不到車票或錯過了車子的民眾,拿著大包小大行李,在車站顯得失落與不知所措。試過兩個年三十在中國大陸度過,分別在江南與東北,地域與氣候的不同,相同的是,晚飯店子裡的那頓飯的滋味。服務員沒有笑容,明顯心不在焉,端上不冷不熱的飯餸,看來廚師也沒心思烹調佳餚,誰想除夕都在工作呢? 

大時大節,除了收禮物或逗利是、與朋友出外狂歡通頂之外,我們不妨思考佳節的意義。要表達思念或感情,難道又只限於聖誕或新年嗎?香港是彈丸之地,坐任何交通工具由港島東到新界西也不外兩小時,我們無法感受那種穿州過省為吃一頓聖誕午餐或年夜飯的情懷;香港人口稠密,我們更不能像三四小時車程四野無人的狀況,但人心也是肉造,讓我們透過外國或中國大陸的例子去觀想那種親人團聚的渴望或殘年孤寂,以及佳節本來的意義。 

在此,祝大家聖誕快樂,2018新年進步,狗年更上層樓!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