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力:從班農的演說看「一帶一路」的地緣政治戰略意義

2017-12-27
盧力
學研社成員
 
AAA

belt1.jpg

前不久,近年來和中國關係掉到冰點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一改以往和中國對抗的態度,宣佈原本提出來以抗衡中國的「印太戰略」,改為與中國的「一帶一路」合作,並希望和中國「共存共榮」。差不多同時,特朗普前首席戰略顧問班農,於日本發表演說,稱「抗衡中國的崛起和日益增長的霸權需要美國及其盟國進入決斷的谷地」,就在班農演說的前一天,白宮出台了特朗普首份國家安全戰略,美國首次把中國定義為戰略競爭對手。 

班農在日本的演說時間,和安倍晉三宣佈改變對中國對抗政策的時間,十分接近,明顯地美國可能一早已評估到日本對華政策的轉向,班農在日本的演說是配合著特朗普的國家安全戰略,想拉住日本繼續對中國進行「遏制」。在班農的演講中,提到「一帶一路」同地緣政治理論的關係。他認為,「一帶一路」是把麥金德的陸權論、馬漢的海權論、斯皮克曼的邊緣地帶理論,三大地緣政治戰略的綜合戰略。 

1890年美國海軍軍官馬漢,提出海權論(馬漢本人並無用海權論這個詞),馬漢通過大量海戰史料,特別是英國這個島國,如何透過強大的海軍和商船船隊,控制世界的重要港口和航道,成為日不落的大英帝國。馬漢認為,任何強大的陸權國家都會屈從於海上力量的封鎖和打擊。一戰後,海權論影響著美國的戰略思想,使美國從孤立主義中走出來,逐步建立其全球霸權。 

如果海權論是主張以海上力量來包圍陸地,以封鎖和滋擾陸地力量,反之,陸權論認為強大的陸地中心,能反過來壓制海上力量。麥金德形容在地球中被大海包圍,互相連接著的歐亞非大陸為「世界島」,而歐亞大陸中心稱為「心臟地帶」。他認為:「控制了東歐就等於控制了心臟地帶,控制了心臟地帶就等於控制了世界島,控制了世界島就等於控制了世界」。 

邊緣地帶理論,可以說是以上二個理論的修正和綜合。斯皮克認為,二次世界大戰都是發生在邊緣地帶,而且邊緣地帶在經濟和人口都超過心臟地帶,因此他認為:「控制了邊緣地帶就等到控制了歐亞大陸,控制了歐亞大陸就等同控制了世界的命運」。 

一帶一路實踐後 美國再難遏制中國 

中國的地理位置正是位於東亞的邊緣國家,一帶絲綢之路經濟帶,向西北經中亞、西亞、東歐去到西歐、向西南經南亞、中東、南歐到西歐。把東面的邊沿地帶和西面的邊沿地帶從陸地連接起來,即是把歐亞大陸連成一片。一路海上絲綢之路,以海上力量經東南亞、印度次大陸,經北非進入地中海,不只把東、西兩個邊沿地帶連接,還有效控制沿海的航道和港口,防止來自海島國家的海上力量的封鎖。一帶是實現陸權論的戰略理論,一路是實踐海權論的戰略思想,以實踐這二個戰略來強化位於邊沿地帶位置的中國戰略地位。這正如班農所認為,如果中國能實踐「一帶一路」這個戰略計劃,美國就很難再「遏制」中國,到時美國的全球霸主地位就會受到嚴峻挑戰。所以美國一定用盡所有方法,阻止「一帶一路」的成功。 

不過除了日本外,對於「一帶一路」的戰略意義,俄羅斯亦一早察覺到,11月時,普京值著「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第二十五次峰會,提倡以俄羅期及東歐國家合組「亞太自由貿易區」,並會與中國的「一帶一路」共同發展,最終形成「大歐亞伙伴關係」。如果俄羅斯和中國合作,加上西歐,就可以建立一個合作的歐亞大陸,一個合作的「世界島」是美國的夢魘。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中國駐法大使盧沙野在兩會期間表示,中國當前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大國強國,無法再像以往一樣低調行事,韜光養晦的外交政策並不適合當今中國。他表示:「這光也韜不住了,晦也養不住了,你是成為一頭大象了,你不可能再躲在樹後面。」盧沙野強調,大國要有大國的樣子,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中國要更積極參與全球治理和多邊事務,更主動承擔應有的責任,發揮應有的作用。

    伍俊飛  2024-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