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芷楓:校園欺凌禁而不止

2018-01-04
林芷楓
教育顧問
 
AAA

BULLY1.jpg

小時人人愛看叮噹,總不忍看見技安恃強欺凌大雄小夫。現實中,不論中小學,身材健碩的「技安」無處不在,把成長的混沌苦悶,一拳發洩在弱小同學身上。早陣子,屯門一名小一男生懷疑遭同學用手指篤眼兼用鉛筆插耳,令部分擦膠遺留耳內,要做手術取出。事發之前,男生已在回家之前,曾給同學以粉筆招呼一番, 可見情況嚴重。從這事件中,為我們帶來什麼省思呢? 

學校視而不見 罪大惡極 

一宗又一宗校園欺凌事件,往往緣於學校擔心影響校譽。就像今次事件,小朋友進了醫院,傳媒大肆報導,市民無不驚訝之際,校方竟然稱是「細路自己整親」;到頭給傳媒踢爆之時,才隔一個星期公開交代。學校貴為傳道授業解惑之地,當到了人性關頭,竟然置學生之安危不顧,令人不寒而慄。事實上,早前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便指,五千名受訪本港學生之中,有三成過去一月受到欺凌。我們發現,不少學校校長、老師只擔心因為家醜外傳,往往只是隱惡揚善。另外老師日常堆積大量行政工作,根本無暇細心觀察課堂行為,結果很多只當作成小孩惡作劇,留下被欺凌者一世也無法磨滅的心靈陰影。 

教育局政策落後 亦是原因之一 

教育局局長楊潤雄回應相關事件時指要零容忍處理,並強調教育局早已制定指引,並加強培訓,協助學校處理相關問題。官話連篇,卻無助解決不爭的事實。香港對應校園欺凌的政策,都是以校本為主,表面是下放權力,依賴學校自行申報。此等做法容易造成學校自己查自己,涉事的雙方家長根本沒有一個完善的通報基制及政策,參與個案調查。透明度不足,自然無從起阻嚇作用,難怪校園欺凌個案禁而不衰。 

不如參考外國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全球各地政府一向重視校園欺凌,措施步驟全皆安排有序。如日本設立廿四小時熱線,確保家長、學生隨時隨地獲得專業幫助。另外,英國政府開設網上匿名平台,讓涉事家長舉而報之,私隱性甚高。再者,挪威指引更為清晰,推出篩選標準供教師參考,及早識別有可能被施暴的學生,並為受欺凌者開課程。外國例子正好好說明香港政府疏於管理,置學生於不顧。 

學校本是個稚子初嚐知識、結交朋友的和平地。近年來校園暴力事件禁而不衰,卻總是社會輕視而只解讀成壞份子的「惡作劇」,有誰可憐遭欺凌的小孩子政府實在不應再「國王的新衣」,重新反思對付校園欺凌的指引。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