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ry:領展急需改變營商模式 貼近顧客和市民需要

2018-01-04
Harry
香港媒體人
 
AAA

LINK1.jpg 
領展早前出售旗下17個商場。(香港電台資料圖片)

不論是對租戶的壓迫,與立法會和區議員的疏離和漠視,還是與傳媒之間充滿距離的交流,彷彿領展的管理層和前線員工忘記了什麼是公關、租務和客戶服務。說實在,手機程式做得好,一些街坊和家庭都樂於使用,找找泊車的資訊,看看餐廳指南,而個別商場改造後,確實有了一線商場的購物觀感。 

企業形象不似大公司 

而相信不少十年前,以十五元買入股份的股民,都不會太在意改名,賣掉哪些商場還是購入哪些商場等,從中賺了幾倍已經心滿意足。但一涉及企業形象,實際租務和地區事務上,領展確實完全不像一間擁有百億資產的公司。面對林鄭月娥決心移除大山,以及不少地區議員和市民的不滿,未來領展大概只有三條路可走,一是繼續分拆物業、二是連結其他商場營運商一起合作管理、三是將部分商場交給政府和房委會管理。 

正如林鄭月娥所言,領展是她心目中三座大山當中最難處理的一座,領展是純商業行為,確實政府沒有甚麼可以做。倒是年底有一宗新聞大概沒有什麼人留意,私募基金和投行從領展手中買入十七個商場,樓面面積超過二百萬呎,有關的發展已經引起不少社運人士的注意。到底未來這些商場的發展會往哪個方向走,相信不但政府、業界和居民都非常關注。但這裡有一點啟示是,隨著領展經歷了幾年的財技運作,資產增值及累積了資本到內地和海外發展,這家房地產信託算是完成了第一階段的商場轉型,預料不會再有大型的步伐去進一步提升租金回報等。大概領展的領導層都明白,再這樣下去只會徒添更多的政治壓力和問題,不如陸續把商場分拆出售,取得資金作其他投資。在這個商業操作下,政府特別是民政局、經商局等可以與投資推廣署合力引入一些擁有豐富的租務經驗的海外和本地發展商購入,甚至大膽加入市建局一起參與經營。全面回購著實不可能,但在策略和投資角度去考慮,對於市建局和不少發展商來說,未嘗不是一個提供穩定回報的項目。 

公關手法令人失笑 

第二、連續幾年領展的團隊在媒體間的口碑都是非常差劣,行內不少行家都有個笑話,是他們公關隊伍聯絡編採人員想加深溝通,但當媒體朋友提出問題時,想向高層了解和做些訪問,卻又拒人於千里之外。如此做法實在不合時宜,也難怪大家對領展這樣有成見。領導層應學習馬會、公營機構和跨國企業,聘請頂級的公關和公共事務人才,重新規劃它的整體策略和方案。不論是社區關注組,新民黨、民主黨以及大大小小的團體都要交流和聽取意見。著實一個商場這麼大,是否每呎都要收盡最高的租金?有些地方又是否可以保留特色小店和商戶呢? 

最後,隨著未來電子貿易通行,年輕人不鍾意大品牌和商店,也不愛連鎖餐廳等,領展應該與時並進,跟業界中好的發展商,租務部前輩多交流互相學習,也要與近年流行的市集、墟市搞手多互動,把領展的場地搞得活一點。最近的周末到九龍城書節逛逛,整個活動生命力很豐富,有書展,有小店,也有不少講座和展覽,也有一個中型的創意市集讓年輕人賣點精品,皮革產品和書本雜誌等。未來領展應該考慮多點給空間中小型商店和創業的年輕人一展所長。 

如果幾年後真的不行,政府真的要想辦法回購部分商場,重新管理,以回應市民訴求。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