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婷:中英式步操之爭或可調和

2018-02-14
趙婷
本地智庫政策研究員
 
AAA

flag1.jpg

近日傳出中聯辦要求出席「金紫荊廣場五四升旗禮」的青少年制服團體一律採用中式步操,引起軒然大波,各界紛紛指責中聯辦是要推動「去殖民地化」,企圖統戰本地的制服團體。 

對此筆者並不太苟同,這要從五四升旗禮的由來說起,1919年5月4日,北京的青年學生為了抗議巴黎和會中,列強把德國在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踐踏中國主權,發起了以青年學生發起的學生運動,引起廣泛群眾參與的一次示威遊行、請願、罷課等的愛國運動。五四升旗禮就是為配合五四青年節這一紀念五四運動的節日。既然活動本來就帶有強烈的愛國色彩,採用中式步操也並非無理之舉,既然向當時的中國市民致敬之意,而全部紀律團體採用相同的步操方式既美觀,又可突顯各團體團結一致的精神。中聯辦青年工作部部長陳林又指出,使用中式的話「解放軍就在香港,訓練起來方便一些」,由解放軍訓練中式步操,也有助解放軍與各紀律團體的互相交流。目前有批評者把採用中式步操視為政治目的,甚至升格為中港矛盾,未免是過份武斷。 

但另一方面,中聯辦在事件中的做法亦有不妥之處,許多紀律部隊自成立之初已採用英式步操,而且部份團體例如童軍,是英國背景,不可能貿貿然放棄英式步操。若果讓這些團體成員都要準備在升旗禮使用中式步操的話,對參與的成員而言就要多學一種步操方法,相當費時。而且,中聯辦是代表中央的官方團體,由其出面主動作出建議,即使如其聲稱只是提供協助,也未免形成一種威逼的姿態,讓制服團體感到壓力,結果適得其反。 

雙方的矛盾其實並非不可調解,例如「金紫荊廣場五四升旗禮」的主辦單位可以邀請各紀律團體派代表到內地參與五四運動的文化考察團,期間再安排環節教參與者中式步操。待五四升旗禮時,主辦單位就可邀請這些參與的紀律團體代表組成聯隊,一起使用中式步操。而其餘的各紀律團體成員,就採用各自慣常的步操方式。此舉既可以中式步操表達團結的精神及更有五四運動的意義,又可毋須勞師動眾,辛苦各紀律團體中的莘莘學子。 

寄望社會各界可本著五四運動中學生「擁護德先生和賽先生」的自由民主精神,在尊重彼此的情況下多作溝通和對話,增加互信,勿讓制服團體變得政治化,使五四升旗禮可在友好團結的氣氛下順利舉行。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