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洛絲:世紀旱災或再臨 香港應「未雨綢繆」

2018-05-31
黃洛絲
公營機構工程師
 
AAA

RAIN1.jpg

近日天氣炎熱,氣溫保持在三十五度以上。天文台發出了有史以來最長的酷熱天氣警告,市民要走出戶外多少都要點勇氣。氣溫高企不下,歸咎雨量不足,本月雨量只有正常值的不足百分之二十。前天文台台長林超英亦在社交媒體不禁問道:「1963年大旱重臨?」

1963年6月,香港出現六十年來最嚴重的水荒,當時大概也是這樣的天氣,連日酷熱,雨量少得可憐。當時每四日供水一次,每次供水四小時。一到供水時刻,所有水喉同時打開,高層住戶水壓不夠,於是就向樓下住戶叫出電影的經典對白:「喂 ! 樓下閂水喉呀 !」現在的我們很難想像這種生活,因為今時今日的香港,只要一打開水龍頭,就會有源源不絕的水流出來,哪怕是像現在的這種大旱季節,我們頂多只是留點汗,卻不用受制水之苦。相比臨近已經間歇性停水的深圳、廣州地區,香港人實在是相當幸福。大家同用東江水,香港之所以可以於大旱中置身事外,一切都有賴統包總額制下的供港優先權。

東江水價格合理 優先權保障供水穩定

近年來東江水無論是水質,抑或價格都一直為人詬病。有人指出東江水每立方米的平均價格幾乎貴絕全球,再加上東江水水質差,後期處理的成本不菲,每一立方米水東江水整體成本約$9,趕得上海水化淡的成本。因此,不少人視東江水為一種政治上的利益輸送,高叫香港應供水自主。東江水價格高是事實,但我們必須要看清楚其背後的價值,才能夠判斷價格是否符合性價比。2009年廣東遭遇五十年一遇的嚴重旱災,東江水營運公司仍然為了遵守協議裏面供港水的優先權,而分毫沒有動用香港的配水額度。香港一直活在優先權的庇蔭下,卻忘記了穩定的供水並非必然,近日與我們一條河之隔的深圳便要經歷制水。而我們每三年都可以優先與東江水利公司商議調節所需配額,確保滿足本港需求。相比其他供水方法,唯有東江水有較高的靈活性,能夠在需求不斷上升,供水未能穩定的情況下彌補供水與需求之間的缺口,避免弧線缺水的情況。因此,東江水的價格買的不只是水,而是一種供水穩定,不能與其他買賣水資的源價格作出直接比較。

應著手規劃水資源 不應過份依賴東江水

香港水資源發展於七八十年代曾經首屈一指,但其後卻因過度依賴穩定的東江水,而失去危機意識,水源多樣化的發展步伐相比其他已發展城市來講更為緩慢。東江水雖然在未來十年內仍能為香港保持穩定供水,但東江水長期負荷過大,六十條支流已經於五年間消失四分之一,長遠而言,如果香港不著手發展其他水資源,對整個流域而言都是兩敗俱傷。香港政府不妨參考新加坡的做法,進一步開源節流,以雨水、進口水、新生水及淡化海水構造一個穩定的供水結構,而非過份依賴於單一水資源。新加坡早於03年便開始收集生活廢水,並經過處理後成為新的飲用水,然而香港至今仍未掌握該技術。與此同時,政府應檢討水費價格,設立更為有效的水費階級制度,亦著手改善水管滲漏,導致33%淡水流失等問題。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今年持續高溫,下午兩三點能達到36、37度,30度海參就已經承受不了。遼寧多地的池塘養殖海參從7月23號開始出現缺氧、化皮的現象,水深在7米以內的養殖池就出現海參大面積死亡的情況。

    2018-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