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侏羅紀世界:迷失國度】李美:十足過癮的爽片!隱藏奇怪的矛盾?

2018-06-13
 
AAA

JURASSIC1.jpg

(《侏羅紀世界:迷失國度》電影劇照)

一如預期,《侏羅紀世界:迷失國度》十分緊張刺激,講故事少、驚險追逐多,充份滿足「侏羅紀系列」的「爽片」要求,當中且有不少恐龍與人類的「創意」互動;至於劇情方面,本片則嫌眼高手低,開出了一個頗大的命題,惟鋪陳手法卻嫌不足,以致相信沒能啟發觀眾太多思考--然而,看「侏羅紀」竟然看劇情,又會否「認真便輸了」?反正「但求過癮」才是正解!

「侏羅紀系列」乃除英雄片外另一荷里活「爽片」招牌,彷彿有股「不得不看」的潮流魔力,甚至「唔睇無話題」。1993年公映的第一集《侏羅紀公園》,毫無疑問是齣5星經典,既開創了以假亂真的電腦特技「爽片」先河,亦引發了全球大小朋友的「恐龍熱」。其餘1997年的《侏羅紀公園:失落的世界》、2001年的《侏羅紀公園3》、2015年的《侏羅紀世界》,雖然都加滲了新創意元素,例如將恐龍搬到人煙稠密的城市,以至展現一個碩大的主題樂園好讓觀眾代入其中等,多多少少均成功令人耳目一新;然而,凡此種種皆未能夠突破第一集的經典地位,畢竟除了場景變了、人物變了、以及多了幾款恐龍之外,電影主軸依舊離不開「恐龍追殺人類」模式,觀眾難免會日漸看厭看膩此等舊酒新瓶。

那麼,來到2018年的《侏羅紀世界:迷失國度》呢?

如果觀眾是個「恐龍迷」或「爽片迷」,特別是尚未看厭看膩「侏羅紀系列」的話,電影絕對是個上佳選擇。確然,就爽度而言,本片技巧絕對無可挑剔,甚至還極力壓縮「文戲」篇幅,好讓「武戲」趕快上場--始終,看「侏羅紀」不看「武戲」又可看啥?「恐龍追殺人類」若然遲遲不上映,觀眾難免會憤而大喊「回水」啊!可以說,想盡快見血見死人者,本片相信不會令其心急如焚!

一如以往,《侏羅紀世界:迷失國度》也盡力加滲新元素,以免電影真箇完全舊酒新瓶。例如,恐龍與人類的互動就不限於「追殺」,此外還有......咳咳!筆者於此當然不會劇透了。只能夠說,除了主角Owen及其「朋友」迅猛龍Blue的「情」會有新「進展」,其他恐龍亦非只懂張口咬人而已......這大概算是電影的一大突破!另外,由此衍生的,尚有一個意味極之深長的大命題,電影似希望將「侏羅紀系列」昇華至不是純粹的「恐龍追殺人類」那麼簡單......可是,如前透露,這部分的工程似乎有點眼高手低--或者,這要留到片中刻意鋪排的續集,才會作出更一步的闡述吧!單以本片獨立來說,「侏羅紀系列」還仍然是「侏羅紀系列」,「恐龍追殺人類」的畫面堪稱目不暇給,大家入場肯定過癮有餘!總括地評,筆者會給本片3星「不妨入場」的正面評價。

最後,在進入下面劇透部分前,多補充一筆:某程度上,《侏羅紀世界:迷失國度》作為「侏羅紀系列」亦即不折不扣的爽片,其實並無甚麼劇透不劇透可言--因為,即使劇透了又如何?反正入場根本不為劇情!劇透了也不會影響爽度!那麼,為何筆者仍然區分不劇透與劇透兩個部分?始終,本片誠非完全沒有劇情的,以下就是專為戲中劇情而寫。

 

(注意!以下完全劇透!)

《侏羅紀世界:迷失國度》的創意部分不少,例如善用了恐龍特性破牆脫險、又或出現為恐龍輸血及抽血等情節,相關全新的「人龍」互動便突破了兩者過去僅為獵食者(predator)跟被獵食者(prey)的關係。不過,來到今次「侏羅紀系列」的第五集,電影才卒之開出「保育」命題,筆者則嫌這種「創新」是相對落後了(至於時至今日仍談以恐龍為戰爭武器,以及以冷戰思維看待俄羅斯之類,類似「創新」筆者就不多談了)。

正如1995年上映的《反斗奇兵》,到了1999年的續集已帶出有玩具要遭拋棄的情節,而到2010年的第三集終於連主角胡迪和巴斯光年都遭嫌棄--畢竟,片中的玩具主人會從兒童長大到青年,從1995年起追看本片的觀眾也會在2010年長大成人,告別玩具的命題難道還可一直避而不談及束之高閣?

「侏羅紀系列」亦然,在愈來愈高舉動物權益的今日,狗肉貓肉自然是吃不得的,就連禽畜業也講求人道屠宰;然則,試問儼如動物園以至主題樂園般的「侏羅紀公園」與「侏羅紀世界」,為何人類還會對裡面的恐龍殺之而後快?有動物園走失獅子老虎以至有遊客被咬死咬傷,社會都會替牠們遭受人道毀滅而深感婉惜!由是觀之,恐龍自然不能例外,而「侏羅紀系列」亦遲早須涉足保育議題。

《侏羅紀世界:迷失國度》開宗明義談及保育,一開首就討論了恐龍既被重新賦予生命,故其生死應否一視同仁地受到珍重。可是,隨著電影很快由「文戲」轉至「武戲」,亦即「恐龍追殺人類」的正戲上演,相關主題的描述卻竟然日益淡化,除了煞有介事的一兩幕煽情重提,縱觀全片幾乎都沒令人怎麼思考「保育」恐龍。

的確,本片談「保育」可謂眼高手低。電影讓觀眾意識到恐龍「不該死」,所靠的只是區區的煽情一兩幕,即:未能登上「挪亞方舟」的恐龍被火山灰吞噬,以及被人類囚禁的恐龍慢慢被毒氣包圍,相關節景背後且有煽情音樂伴奏;相反,其餘絕大多數的電影篇幅,則一味都是「恐龍追殺人類」--試問,這怎能帶出保育主題?在嚴重缺乏劇情鋪墊之下,效果難免非常片面,一點也不深刻。更莫說,每逢出現相關煽情位,畫面裡的恐龍主角都是草食性恐龍--那末,是否意味唯有草食性動物才該保育?獅子老虎等肉食性動物又如何呢?

事實上,電影翻來覆去渲染恐龍的「該死」,尤其牠們見人就咬的可怕與可恨,客觀效果就是引渡觀眾認為將其殺死乃合理的(legitimate),情況就似被平反前鯊魚都受《大白鯊》渲染為死亡機器......就連三番四次「救人」的「友龍」Blue,予人感覺也是兇猛多於溫馴;至於由上一兩集起多少「改邪歸正」、同樣連番突入「龍龍內訌」而變相救人的暴龍,即使片商有意為此「商標」「洗白」,惟大家又真箇能以「友龍」視之?《侏羅紀世界:迷失國度》裡扮演終極大佬的「帝王迅猛龍」的死亡下場,更令片中諸角及觀眾們大舒口氣......當然,必須強調的是,一眾主角其實並無親手殺死「帝王迅猛龍」,甚至遇險時也沒向恐龍射過一粒子彈(有的只是舉槍射紅線、按紅鍵),這大概是電影向主角們下達了「禁殺令」啊!可是,「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何況「帝王迅猛龍」是不得不死的--或因為,牠是人工製造出來,所以有了不得不死的原罪!重點是,凡此種種,會否跟本片的「保育」主題自相矛盾?

話說回來,「侏羅紀系列」的招牌正是「恐龍追殺人類」,如果本片居然反過來做,這豈不等於自己一手砸毀招牌?一旦電影的保育「文戲」比追殺「武戲」還要多,難道觀眾不會「鎅櫈」離場嗎?可是,當電影選擇觸碰「保育」議題,這又不得不迎來矛盾......有鑒於此,本片所得觀感就有點不倫不類,既要不斷渲染恐龍「該死」,又要勉強渲染恐龍的「不該死」--不是說,「侏羅紀系列」要因此完全扭曲恐龍的兇殘形象,甚而要將牠們塑造到小貓小狗般可愛馴良;關鍵二字乃在「渲染」,如果本片真箇視「保育」為重中之重,就誠不應該如斯用力「渲染」恐龍之殘暴,同時在「渲染」保育恐龍時也誠應加大力度。

然而,不知是有心抑或無意,這種矛盾某程度還是有其作用:保育是否有個前提,即唯有對人類有益及「可控」的動物才應保育?反之有害及「不受控」的動物則不應保育?事實上,我們會談保育熊貓,而不會談保育蟑螂,實無異於片中不會為肉食性恐龍之死落淚,卻會為草食性恐龍之死感慨......世人所謂的「保育」,難道是如斯理解?這種「保育」,難道不是「人類至上」及有選擇性,而非「眾生平等」及無差別的?筆者不肯定,相關矛盾是電影刻意為之,亦或只是無心插柳結果......初步觀感,本片似是偏向後者居多;當然,再看下集「侏羅紀系列」如何發展,亦即彩蛋所示大量恐龍走入民間後,電影會為牠們訂下甚麼下場,大家才可真真正正窺到答案......人類與猛獸到底能否和諧共處?恐龍是否只有被「圈養」的可能,而不可能被人類大發慈悲給予「自由」?

惟歸根究底,《侏羅紀世界:迷失國度》始終是齣極之純粹的爽片--最佳證據,莫如大概沒有多少觀眾,會在離開戲院後談論上述矛盾吧。其實,環顧坊間影評也鮮有多談「保育」二字。這固然不是觀眾之「罪」,因為本片主菜從來就是緊張刺激的氣氛;一如其他爽片,雖則多少存在言志成份,但要細談本片的「保育」部分,才恐是真正「本末倒置」呢!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