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勇:善用本地資源 培養青年才俊

2018-06-20
張俊勇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
 
AAA

JOB1.jpg

青年是社會發展的主要動力,政府提倡大專教育普及化,目的是要培養更多本地青年才俊。目前,各大學及專上院校開辦學士學位、碩士學位、副學士……修讀課程的學生大幅提升。人才多了,難免出現競爭,更令人憂心的,是出現了青年「向下流」的情況。國家雖然積極鼓勵香港青年北望神州,但目前大部份香港青年對於回內地發展,仍心存隱憂。香港青年出路的問題,成香港特區政府當務之急。

未能發揮所長 談何向上流動

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香港勞動人口漸趨年長化,退休年齡亦從過去60歲,調整至65歲。公司企業領導層位置,依舊是年長的一輩,遑論青年人,連中層管理人員,亦晉升無望。香港四大支柱產業,青年縱有大學的畢業証書,在市場上亦等同「無價」。據政府統計處2018年2月刊登青年主題性報告中顯示,青年工作人口從事「住宿及膳食服務業」的比例較全港工作人口為高,從事「地產、專業及商用服務業」的青年工作人口比例則低於全港工作人口。青年人在大學所學到的知識,未能在工作上發揮至應用層面上,政府又能再締造哪些機會讓年輕人發展?

從香港經濟結構上看,貿易及物流業(Trading and Logistics)、金融業(Financial Services)、專業服務及其他生產性服務業(Professional and producer)以及旅遊業(Tourism)、是香港四大支柱的產業,亦是多年來香港經濟增長的主要原動力。近年,緊隨國家的政策發展,香港更進一步發展成國際金融、專業和商業服務業中心,創新及科技中心。工業服務業萎縮,經濟傾斜金融地產,香港青年更難於向上流動。

院校課程雖多 卻欠就業配對

香港的大學畢業生,不僅只有學科上的知識,亦有多元的發展,遺憾的是缺乏機會。香港各大學,有各式各樣的學科供青年人因應自身的興趣選擇。如城市大學,設有商學院、人文社會科學院、科學及工程學院、動物醫學及生命科學院、創意媒體學院、能源及環境學院、法學院。香港的學術雖重視培訓青年多方面的發展,但奈何卻未能提供職業配對的就業機會。現時大學生只可通過校內學生事務處自行尋找工作。政府應加強這工作的成效,與私人企業合作或與四大產業的公司洽商,在各大學設職業導向展覽,聯繫學生事務處,為畢業生提供工作及公開招聘成功個案數字,讓大學生更願意透過校內學生事務處求職。

事實上,目前各大專學院提供的課程,未必能切合香港社會的整體發展,如何能令大學畢業生能夠學以致用,大學的課程亦應檢討。當然,青年人亦要持續進修,這方面,政府應善用資源,給予企業及機構更多政策措施,鼓勵公司員工增值,培養青年才俊。

政府應聯合私企 設立培訓學院

正如騰訊早前與香港科技園公司合辦「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科技論壇」,宣布與香港大專院校合作成立騰訊學院(香港),籌辦金融科技系列課程,為香港大學生提供金融科技培訓、競賽和實習等,希望促進兩地在金融科技領域的交流合作。既然「青年發展委員會」已展開工作,筆者建議政府應跨部門與更多的內地私人企業合作,仿效騰訊,設立培訓青年的學院。

另外,近期電競項目,亦廣受青年人歡迎。2022年杭州亞運亦承認電子競技為正式項目,可見電競在亞洲的影響力愈來愈大。電競項目作為產業,由遊戲開發、銷售、營運、到培養選手及舉辦比賽,都可以為青年另覓出路。筆者建議政府應承認電子競技為體育項目,成立部門管轄電競發展,培訓香港青年成代表到外國參加比賽,為香港青年謀求更多的出路。

青年是社會未來的希望。在青年發展的問題上,香港政府一邊廂可鼓勵青年人到內地,尤以香港鄰近的大灣區發展,另一邊廂,亦應締造機遇讓年青人在香港發展。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本地人才,特別是年青一代其實機遇處處,除了深圳及大灣區外,近年本港智庫風氣旺盛,不少才得之士亦希望透過自己的力量貢獻社會。

    李彥儀  2023-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