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灼非:香港如何訓練政治人才

2018-07-30
 
AAA

politics sch.png

第一屆政治領袖課程畢業生。

今年6月初出席由香港政治及行政學苑及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合辦的資深行政人員文憑(政治領袖)課程的畢業典禮,我有份任教一課,算是講師團隊的一分子,見證了這個香港首創的政治人才培訓班第一批畢業生誕生。香港回歸20年,缺乏政治人才是不爭的事實,究竟如何培養?人才從哪裏來?

在港英殖民地時代,早年想從政的人主要是投考政務官或行政官,政務官是天子門生,千裏挑一,盡是港大及中大精英的天下,後來也吸引了一些在海外名牌大學的畢業生回流加入政府。回歸後,政務官甚至可以出任特首或司局長,有不少施展空間。八十年代政府推行代議政制,社會各界可以透過各級選舉晉身地方議會及立法局。九十年代社會各界紛紛組黨,政治立場壁壘分明,爭奪議席,氣氛非常熱鬧。回歸後第一任行政長官由商人董建華出任,與公務員難以磨合,與政務司司長矛盾日深,難以施政。到他的第二任推出問責制,從社會物色各界精英加盟政府出任司局長,人才濟濟,令人眼前一亮。

可惜好景不常,2003年先後有三位司局長問責下台,開香港的先河。董先生最後也因管治出現困難,在2005年提前辭職,由政務官出身的曾蔭權接任。曾氏出任特首後,沒有大量吸納社會各界精英出任司局長,改為重用政務官。曾氏由最初挾高民意管治香港,順利連任,到後期惹上官非,甚至身陷牢獄,令人唏噓。第三任特首由專業人士梁振英出任,五年任期內社會撕裂嚴重,港獨言行不絕,公務員團隊與紀律部隊疲於奔命,在慶祝回歸20年前夕中央不得不換人,香港終於出現首位女特首。在特首選舉期間,林鄭月娥的對手曾俊華及葉劉淑儀都是資深政務官,商界精英無人出戰。林太勝出後,組織問責班子時困難重重,最後也主要沿用舊人或從政務官挑選。

參考新加坡經驗

目前公務員的培訓由公務員培訓局負責主理,定期提供不同類型的短期課程及講座,我也曾獲邀請擔任演講嘉賓。較高級的公務員培訓由香港大學負責,每年在數碼港上課數天,進行密集式授課及研討,我也曾參與協助,邀請資深媒體工作者分享政府跟傳媒的應對之道,每次都擦出不少火花。公務員也會定期到內地上國情班,從早期的清華大學到近年的國家行政學院,課程源源不絕。最奢侈的是保送高級公務員到海外深造,從早年往英國牛津大學到後期赴美國哈佛大學及史丹福大學,學成歸來的官員一般都有機會更上一層樓。我在史丹福出任新聞學人那一年,一起在商學院上課的政務官有梁卓文,同期在哈佛政府學院受訓的有聶德權。 

林鄭月娥上任特首後出訪新加坡期間,其中一個行程是參觀政府主辦的公共服務學院,希望借鑒新加坡經驗,提高香港公務員的行政及管理能力。她的首份施政報告,便正式提出成立培訓公務員的學院,更已經物色了興建的地點。由香港政治及行政學苑及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合辦的資深行政人員文憑(政治領袖)課程去年9月底舉行開學典禮,邀請到林太擔任主禮嘉賓,她致辭時重提上任前組班的困難,有些曾接觸到人士因為沒有行政經驗,擔心無法駕馭公務員團隊,窒礙了他們投身政治。她又指出,社會要求政治領袖需具備很多條件,包括要收放自如,帶領社會前進,政治領袖需要向公眾有效傳遞資訊,也要懂得放下身段,與各界人士溝通。

這個首次舉辦的政治領袖課程為期一年,由多位香港著名的政經領袖主講,涵蓋範圍廣闊,從政治理論到從政實踐,內容相當豐富多元。首屆29位學員來自各行各業,公務員、區議員、公關、傳訊、銀行、金融、科技、環保都有,同學之間的互動機會甚多,也要合作做香港課題的研習報告。我負責的一講分析香港政治人物的推銷手法以及跟傳媒的關係,同學興趣甚濃,需要另外加堂才能完成。他們對香港的政治形勢非常感興趣,也有不少意見,所以課堂上的討論非常熱烈。

 

文章原刊於《灼見名家》,本網獲授權轉載。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