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1日確診4宗本地登革熱 病徵與感冒相似要注意

2018-08-15
 
AAA

moss.jpg

(Shutterstock)

香港1日爆發4宗本地登革熱,患者分別居於葵青區、黃大仙區及長洲,4人現已退燒,情況穩定,皆無外遊紀錄,同住家人至今沒有出現病徵。這是今年香港首4宗本地個案,等於2016年全年宗數,而去年只有1宗,衛生防護中心指短期爆發多宗本地個案「前所未見」。

衛生防護中心昨晚公布4宗本地登革熱個案。首名患者是一名17歲男青年,住葵青區浩景臺,過往健康良好,發病前潛伏期幾乎每天都到藍田晒草灣遊樂場打棒球,他指場地多蚊,但沒有印象曾經被咬。他本月7日出現發高燒、肌肉痛等病徵,翌日前往寶血醫院求診,12日入住浸會醫院。

第二名患者是一名有長期病患的78歲男病人,住葵青區葵盛西邨,經常到清水灣第二灣泳灘游泳,並指出曾在該處被蚊叮。病人於本月2日發病,2日後入住瑪嘉烈醫院。

第三名患者是一名有長期病患的84歲女病人,住長洲山邊路,指自己主要留在家中,亦未曾被蚊叮。病人於本月7日發病,10日入住東區醫院。

第四名個案是一名有長期病患的76歲女病人,住黃大仙翠竹花園,每天前往獅子山公園行山及到鳳凰新村附近一街市,病人於本月8日發病,2日後入住伊利沙伯醫院。

衞生防護中心總監黃加慶指,在短期內確診4宗個案,情況「前所未見」及不尋常,不排除有其他人已感染,只是未診斷出。4名患者居住地相隔遠,活動範圍無共同地點,難判斷為同一來源。他表示未來2至4星期,對人類感染登革熱的監測「非常關鍵」,以判斷會否在社區有登革熱廣泛性爆發。

食環署亦表示,署方有恆常滅蚊並檢測蚊,至今無發現帶登革熱病毒的蚊。但針對4宗個案,會額外在病人到過的地方做「霧化處理」,加強滅蚊,降低再有人受感染可能。

登革熱預防懶人包


病徵:

高燒、嚴重頭痛、眼窩後疼痛、肌肉及關節痛、嘔心、嘔吐、淋巴結腫脹以及出疹。有些人在感染登革熱病毒後,可以沒有明顯的病徵,有些人則只會有發熱等輕微病徵。

潛伏期:

由3至14天不等,通常為 4至7天,只要有適當與及時的診治,重症登革熱的死亡率不足百分之一。

預防方法:

目前沒有預防登革熱的疫苗在本港獲註冊。在本港預防登革熱的最佳方法是清除積水,防止蚊子滋生,以及避免被蚊子叮咬。

預防蚊子傳播的疾病的方法:

1. 穿著寬鬆、淺色的長袖上衣及長褲,並於外露的皮膚及衣服塗上含避蚊胺 (DEET)成分的昆蟲驅避劑。
2. 採取其他關於戶外的預防措施
3. 避免使用有香味的化妝品或護膚品
4. 依照指示重複使用昆蟲驅避劑

出外旅遊須知:

如果打算前往相關疾病流行的地區或國家,應在出發前六星期或更早諮詢醫生,並採取額外的預防措施,避免受到叮咬。
旅遊人士從受影響地區回來後14天内須繼續使用昆蟲驅避劑,若感到身體不適,如發燒,應盡快求醫,並將行程細節告知醫生。

 

延伸閱讀
  • 消委會檢視市面上69款驅蚊產品的標籤資料,近三成樣本並沒有列明所含驅蚊成分的濃度,難以評估產品驅蚊功效,即使有標示驅蚊成分濃度的樣本,逾兩成半所含的濃度少於10%,防蚊保護時間有限。

    2020-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