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ry:天文台數據可全面開放

2018-09-20
Harry
香港媒體人
 
AAA

rain1.jpg

香港夏天雨水較多,天文台需經常發出暴雨警告訊號。然而全港各區雨勢不甚平均,有時會出現某些地區傾盤大雨,其他地區卻雨量偏少的情況,天文台發出暴雨警告訊號的時機和條件,便引來公眾質疑。以今年8月26日及29日的兩場暴雨為例,雖均有發出紅色暴雨警告訊號,但26日發出的時機明顯較早,港島及大嶼山雨量達標時,便發出「紅雨」,與此同時新界地區卻雨量偏少。至於29日情況截然相反,新界暴雨而港島無雨,天文台發出「紅雨」的時機明顯較遲。發出暴雨警告訊號的時機不同,天文台被質疑偏重港島居民,卻未有在新界暴雨時立即發出訊號。

效法鄰近城市 設立分區暴雨警告

也許你我不是天氣專家,但各項天氣警告訊號對每一個人的生活都可謂息息相關,尤其對於低地較多的新界,暴雨引發水浸的問題更與人身安全有關。當新界的暴雨足以帶來洪水,天文台卻遲遲未發出相應等級的暴雨警告訊號提醒市民留意,掉以輕心就可能導致損失。

其實本港鄰近城市,如珠海、深圳,同樣面對地區雨量不平均的問題,當地政府便有實行分區的暴雨警告,只要某區發出「紅雨」,均會全市停課。分區暴雨警告有效做到區域性暴雨的預警,值得香港效法設立,天文台卻以易引起公眾混亂為由,拒絕設立。但是,現時全港性的暴雨警告,發出時並不反映某區是否正值暴雨,是否更容易引起混亂呢?

天氣資料可更透明

本港有一個名為地下天文台的非官方天氣網站,內裡除了提供成員自行搜集的天氣數據外,亦整合了香港、台灣、美國、日本等地的氣象部門的天氣數據,包括氣溫、雨量、風速、能見度等,更提供雷達圖及衛星雲圖,實在包羅萬有。網站更會就惡劣天氣發出提醒和建議,天氣發燒友以至一般市民均可在網站獲取需要的資訊。

翻查天文台網站,其實也有提供不少天氣資料,但收藏較為隱蔽。以即時分區雨量圖為例,公眾能查看到的資訊並不足夠,圖表只顯示最高雨量是否超過40毫米。而進一步的雨量分佈(如紅色暴雨和黑色暴雨的標準),則只有艱深的文字版本,對不熟悉天氣專業知識的一般公眾而言,並不方便閱讀和理解。

筆者相信,天文台要作出專業的天氣預估,背後必然收集了大量天氣資訊和數據。基於這些詳細的數據,天文台理應可以做到天氣預報和發出惡劣天氣警告以外的事,例如將這些數據製作成圖表,補充天氣警告未能詳細說明的天氣情況。好比雨量,若然天文台同意暴雨警告難以仔細說明每區雨量,就應該提供更詳盡的分區雨量圖,令市民了解居住當區的實際天氣情況,評估外出風險等。

天氣和市民人身安全關係密切,天文台應為希望進一步了解天氣資料的市民提供便利。當市民更易獲取天氣數據,甚至可以提升關注程度,亦能更易理解天文台發出各項警告的準則,合理評估實際天氣情況。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結合低軌衞星(簡稱LEO)影像便能更準確地進行監察工作,有不少公私營機構都用上LEO影像和視頻,再配合GIS的數據,以至管理交通流量、人群管理、測繪道路特徵等

    鄧淑明  2021-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