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達:改革百傑 「紅」是必須的

2018-11-28
李伯達
香港媒體主筆協會會員、福山智庫研究員
 
AAA

4B.jpg

中共中央決定表彰一百名為改革開放作出傑出貢獻的人士,四名港人入圍:王寬誠、霍英東、曾憲梓及陳馮富珍。除了霍老無可爭議,其餘人選或多或少引發政商界竊竊私語,為什麼是他們?為什麼不是李嘉誠,不是包玉剛,不是邵逸夫?

上述四人,陳馮富珍有點因緣際會。她本來只是香港一名衛生署長,天時、地利、人和,成為首位擔任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的中國人,代表中國走上了國際舞台,也奠定了「紅朝新貴」地位。

王寬誠、霍英東、曾憲梓都先後擔任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身上都有一個鮮明顏色——「紅」,都是長期追隨中共的「紅色資本家」。霍老的事蹟已經耳熟能詳,王寬誠早逝,年輕人知道的不多。

王氏是「寧波幫」富商,但與早期江浙富商都有疑共、恐共情結不同,抗美援朝(韓戰)就一馬當先捐獻一架「維大號」飛機給國家,比霍老還早執掌中總。他鼎力支持改革開放,還出資一億美元創立「王寬誠教育基金會」,支持國家選派留學生,培養高科技人才。一億美元,這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是天文數字。王寬誠死也是死在北京,骨灰一度安放在八寶山革命公墓。

曾憲梓雖然一九八六年才到內地投資,但據稱前後捐獻給國家十二億港元,更重要的是,他是最敢在公開場合表達愛國愛黨情感的香港富商。筆者曾在會展目睹曾先生率眾高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當時的情景,如今仍歷歷在目。

關於為何不是捐建汕頭大學的李嘉誠,筆者在「習近平為何不點贊他?」一文已有分析,不贅。為何不是包玉剛,不是邵逸夫,他們雖然也在改革開放率先投資,捐款百億,但別忘了他們也是包玉剛爵士、邵逸夫爵士,那可是英國女皇頒封的,包爵士是英國籍,邵爵士死後葬在新加坡,不如王寬誠、霍英東、曾憲梓「紅」。

其實,只要看看改革百傑評選標準和名單,就會對香港入圍人選有更深刻的理解。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推薦改革開放傑出貢獻表彰人選的通知》指出,表彰人選除了要為改革開放作出傑出貢獻,還要具備「政治素質過硬」,要求評選「必須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

改革百傑名單,據統計超過八成是中共黨員,當中阿里巴巴主席馬雲,赫然公開是黨員。有「全國人大活化石」之稱、「從來沒有投過反對票」的申紀蘭,也因為「不斷探索山區發展道路」入圍。

經濟學家厲以寧當選,吳敬璉則落選。論貢獻「吳市場」不一定亞於「厲股份」,但吳敬璉的觀點有時候太過犀利,甚至警告「防止政府主導型經濟蛻變為權貴資本主義」。

作家之中蔣子龍入圍,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莫言沒份。這當然不是比文學成就,莫言的作品具有強烈批判性,光是《豐乳肥臀》這書名就夠「三俗」,不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殖民地時代的香港,香港社會貧富依然有差別,但有社會向上流動力,加上廉政公署,英國人就這樣建設成一個和諧的華人社會

    陶傑  2021-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