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特會」達成「重要共識」 貿易戰休戰90天|中國一週要聞

2018-12-03
 
AAA

要目

「習特會」達成「重要共識」 貿易戰休戰90天

台灣選舉民進黨大敗   國民黨未言勝

中央地方召開座談會紀念劉少奇誕辰

中國最年輕省部級官員空降廣西

原證監會「最牛處長」被中紀委帶走引猜測

「天河工程」啟動招致批評和質疑

中國突爆基因編輯嬰兒被指「大災難」

中科院學者「民族昆蟲」提法引嘩然

11·28張家口爆炸事故起因一度陷「羅生門」

碳九洩漏瞞報十倍動搖政府公信力

 

「習特會」達成「重要共識」 貿易戰休戰90天

 cn1.jpg

G20峰會達成共同宣言,但更好的消息是「習特會」後美中均聲明「取得重大成功」。雖然雙方已經開徵的關稅不會立即取消,但美方承諾暫停於明年1月1日對價值2000億美元的中國產品提升至25%稅率的計劃。中方也作出了「重大讓步」,包括「立即」購買美國的農產品和能源產品,以及願意同意高通的購併計劃等。雙方將在90天內展開後續談判,以求達成「互利雙贏」的協議。

此前,多方媒體分析認為,因為美中之間根本性矛盾的存在,「習特會」無法達成「恢復如初」的理想成果;但預計雙方會令貿易戰不再升溫。

和本屆G20峰會期間的若干「突發」、「意外」相比,「習特會」達成上述結果已經可算是巨大成功。無論德國總理默克爾的專機故障,還是「特普會」的單方面突然取消,以及凱旋門不斷升級的「黃馬甲抗議」,都顯示了當下的世界難稱太平。因此,中美即便不能重回「蜜月期」,但「減緩關係惡化的步伐」,對於穩定世界局勢已是莫大貢獻。

中國官方權威媒體《人民日報》報道稱,兩國元首達成「重要共識」,雙方同意「管控分歧」,「共同推進以協調、合作、穩定為基調的中美關係」。

以《聯合早報》為代表的媒體輿論,對90天「停火期」後能否達成協議表示觀望;而美國媒體有聲音擔心中方是否在採取「拖延戰略」。但媒體均認為「中美顯然已有更大意願避免貿易戰帶來的雙輸局面」。

 

台灣選舉民進黨大敗   國民黨未言勝

 cn2.jpg

剛剛結束的台灣「九合一」選舉中,國民黨贏得全台22個縣市長中15個席位,勝選高雄市長的韓國瑜更被稱為「韓流」、「一人救一黨」。

但隨著選舉結果確定,媒體更多報道評論顯示,民進黨大敗固然彰顯了台灣民眾對蔡英文政府的極端失望,國民黨取得意料外的席位卻並不能說明選民對他們的「中意」,也不代表他們一定能重振台灣經濟,更不代表兩岸關係將向著「和統」方向急進。

眾所周知,兩岸問題實質上是中美關係問題。在當下中美關係的「十字路口」,特朗普政府對華「極限施壓」的做派越來越不加掩飾,南海牌、台灣牌伴隨著關稅牌交替叫價。

觀察家們對於「不獨不統最符合美國利益」的一致觀點並未發生變化。反倒有比較激烈的判斷指出,在蔡英文接下來的一年多任期內,美國或將通過其進一步激化島內民情,以謀求對北京更大壓力。

(圖:意外躥紅的韓國瑜刻意淡化國民黨色彩亦折射出島內民意)

 

中央地方召開座談會紀念劉少奇誕辰

 cn3.jpg

日前中共中央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座談會紀念劉少奇誕辰120週年。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表講話,讚揚劉少奇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理論家,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勛,是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要求全黨從五個方面向劉少奇學習。

在劉少奇家鄉湖南也召開了紀念座談會。劉少奇之子、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劉源上將在會上發言,談到劉少奇在處境最艱難的時刻仍向中央建議「盡早結束文革,使國家少受損失」。劉源稱:「回顧父親光輝的一生,就是要總結歷史經驗,牢記歷史教訓。教訓比經驗更加寶貴,我們要深刻汲取,維護好民主集中制,加強和維護黨內團結,決不讓歷史悲劇重演。」

有媒體認為,此前鄧小平之子鄧樸方在公開場合論及國內外環境時曾表示「要害是把中國自己的事情辦好」,和此次劉源的發言,可視為中共「紅二代」對當前中國時局的代表性立場。

(圖為相關紀念活動11月上旬就陸續開展)

 

中國最年輕省部級官員空降廣西

 cn4.jpg

11月28日,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決定任命楊晉柏為自治區副主席。 

生於1973年4月的楊晉柏原任中國國家電網副總經理,於2018年10月調任「廣西自治區政府黨組成員」,轉入仕途。

據港媒統計,目前中國「70後」副省級幹部至少已有11人:中國銀保監會副主席、黨委委員周亮,中央紀委駐中國銀保監會紀檢組組長李欣然,團中央書記處常務書記汪鴻雁(女),貴州省委常委時光輝,上海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諸葛宇傑,貴州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劉捷,山東副省長劉強,江蘇副省長費高雲,四川副省長李雲澤,福建副省長郭寧寧(女)等。

 

原證監會「最牛處長」被中紀委帶走引猜測

 cn5.jpg

原證監會國際部處長劉鑫在離職三年後被「追溯調查」。據報道,日前,將其從深圳機場帶走的是來自中紀委的辦案人員。《財新》消息稱劉鑫涉及的是十幾年前的一樁舊案。

媒體分析認為,中紀委直接調查處級幹部的情況較為罕見,更何況還是針對已經離職三年的原公職人員。以此猜測,對其調查可能意味著或將牽扯出「更高層面的案情」。

內地財經類媒體的報道還指出,劉鑫2015年離職後擔任了當年稍早註冊的「信宸投資」法人(亦有報道稱其為創建人),該公司非常低調,但其名下基金產品的投資手筆不小。而令人關注的是「信宸投資」共有3名自然人股東和1名法人股東,其法人股東為西藏東方企慧投資有限公司,是以受讓股權形式於2016年2月入股的。報道特別提示東方企慧是聯想集團全資持有的企業。

此外,還有網媒報道提到,原證監會發行部女處長李志玲和劉鑫被人稱為「證監會最牛男女處長」。李志玲於2015年6月被調查,稍後被捕。李被捕十天後,劉鑫辭職離開證監會。

據報,兩位「最牛處長」面對調查的態度截然不同:李志玲據稱受審期間態度惡劣,零口供,導致其被「從嚴處罰」,被判無期徒刑;而傳言稱劉鑫已經交代出「大量違法事實」,「讓有關聯的人人心惶惶」。

 

「天河工程」啟動招致批評和質疑

cn6.jpg 

日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宣佈已正式啟動「天河工程」衛星和火箭的研製,計劃2020年完成「天河一號」衛星首批雙星發射,2022年完成六星組網建設。

該「全球最大人工造雨實驗」、「空中的南水北調」項目遭多名氣象學家實名批評,指其設計缺乏科學依據,審批過程缺乏科學性和必要的透明度。

該項目實驗性研究獲得科研經費5289萬元(1元人民幣約合1.15美元),其中中央政府資助800萬元,青海省資助4290萬元,清華大學投入200萬元。2018年,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加入項目。

據媒體測算,每發射一顆衛星耗資動輒上千萬美元,衛星越重成本越高,完成該項目所需六顆組網衛星發射,所需資金或需數十億人民幣。

評論表示,當年三峽工程立項前,經過全國人大投票表決的程序。而「天河工程」同樣可能對環境造成負面影響,卻在公眾懵懂中宣告啟動了。

 

 

中國突爆基因編輯嬰兒被指「大災難」

 cn7.jpg

中國南方科技大學生物系副教授賀建奎11月26日突然宣佈,一對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其中一名嬰兒的基因經過成功修改,使她出生後就能抵抗艾滋病。

當天就有122名中國科學家聯名對這項「瘋狂實驗」表示聲討。中國衛健部發聲要求廣東省衛健委認真調查核實,依法依規處理。科技部表示相關研究國內早有明令禁止,《人胚胎干細胞研究倫理指導原則》規定體外培養期限不得超過14天。賀建奎出具的項目倫理申請書署名醫院迅速聲明該文件涉嫌造假已報案。其任職的南方科技大學亦表示,賀已經於2011年2月停薪留職,院方對項目「毫不知情」。

國際輿論在表示關注的同時也有大量譴責。德國倫理理事會主席達布洛克11月26日第一時間就表示:「這對科學界來說,無疑是一場巨大的災難。」這種看法具有普遍代表性。

隨著媒體調查深入,發現賀建奎的實驗室還在進行另外一項有關「不孕不育的疾病」研究,計劃涉及400個人類胚胎。而美國媒體調查稱,賀建奎的導師、美國萊斯大學生物化學和基因工程系教授Michael Deem博士也參與過該基因編輯項目,或為「幕後主謀」;萊斯大學則強調「有關臨床研究未在美國進行」。

由於基因相關的科研項目倫理爭議極強,特別是對改變人類基因的任何嘗試,都有可能對全人類的未來帶來不可預知的影響,因此全球科學家均保持高度敏感和警惕,各國政府也有相關的法律來約束。

賀建奎基因編輯嬰兒事件爆發數日,已經牽涉出若干衍生話題,其中較為引人關注的包括項目經費來源、率先報道的內地某官方網媒是否存在有償新聞行為、實驗對象徵集所涉機構及流程是否合規等。

賀建奎28日出席了香港召開的國際基因編輯峰會第二天的會議,並對項目進行了解釋說明。輿論並不認可他的說法。

 

中科院學者「民族昆蟲」提法引嘩然

cn8.png 

近日,中國科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陳天嘉的論文《中國傳統文化對蟋蟀身體和戰鬥力關系的認識》引起媒體關注,並被嘲諷為「中國科學界正在生產政治笑話」。

該論文刊登在權威期刊《自然辯證法通訊》上。文章結論部分稱:「蟋蟀是一種負載中華文化的民族昆蟲。」公眾對於自然學術論文濫用政治人文標籤的做法相當不滿,質疑「為什麼說蟋蟀是『民族昆蟲』?」「它又怎麼『負載中華文化』?」

評論指出,類似於美國總統特朗普強調「美國優先」一樣,強調民族特性是中國的「政治正確」。雖然人們容易理解中國經濟和政治實力提升後,有所抬頭的民族主義、文化保守主義思潮,但該文引發的爭議所暴露的中國學術研究中科學與政治的複雜關係,不能不令人深思。

 

 

11·28張家口爆炸事故起因一度陷「羅生門」

cn9.jpg 

11月28日零時41分,河北省張家口市橋東區河北盛華化工有限公司附近發生爆炸起火事故,截至28日晚,事故已造成23人死亡,另有22人受傷,其中3人危重傷。

第一輪的報道迅速披露稱,這場歷經2小時才被撲滅的大火是「因為運輸乙炔的大貨車爆炸,引起了化工廠周邊車輛連環爆炸燃燒」引起的。

但在後續報道中,被點名需要使用乙炔的海珀爾公司堅稱爆炸與該公司無關,因為該公司相關項目還在建設中,建成後計劃用電解水制氫,不會用到乙炔,更關鍵的是當時排隊的貨車裡「一輛海珀爾的都沒有」。

而在當地政府部門第一輪信息發佈中,未提及火災後的環評情況。稍後公佈的監測結論是「一切正常」,「空氣優良」。

11月30日,張家口市政府召開新聞發佈會稱,「初步查明」事故原因是「盛華化工有限公司氯乙烯氣櫃發生泄漏,泄漏的氯乙烯擴散到廠區外公路上,遇明火發生爆燃」,而涉事企業15名相關責任人已被警方控制。

12月2日的消息稱,中國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辦公室、應急管理部將組織對全國75家氯乙烯企業氣櫃安全狀況進行排查治理。

 

碳九洩漏瞞報十倍動搖政府公信力

cn10.jpg 

福建泉港試圖「大事化小」解決碳九洩漏事故,但在事情發生21天後,地方政府的新聞發佈會通報顯示,實際洩漏量被確定為69.1噸,與之前公佈的6.97噸(按有關規定,7噸以下為小型洩漏)相差近十倍。

造成事故的東港石化公司有7人被依法控制,後續將進入司法程序。至少7名負有監管責任的地方官員也受到內部處分。

由於在事故發生後,記者採訪遭遇種種阻礙,甚至還揭露出遭「精準抓嫖」的鬧劇,而最新的事實證明,當時部分官員和涉事企業並沒有把民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放在第一位,而是從趨利避害的本能出發,試圖大事化小。

評論認為,面對基層治理的亂象,第三方介入可以提高權力運行的透明度,能夠避免專斷和放任;也只有開放權力監督渠道,讓利益相關的社會團體進場,才能形成權力制衡。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