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子瑋:無人機,無「法」之地

2019-01-02
陸子瑋
香港發展中心研究員
 
AAA

drone1.jpg

隨著科技進步,無人機的技術不斷提升,由最先軍事工具演變成平民大眾的玩具,現時已可隨街購買無人機。如今,無人機為市民提供不同的服務,例如:拍攝錄影(媒體、攝影師等)、送貨(Amazon、DHL、順豐等)、救援(以色列的救護飛機發展、火場蒐證等),技術有內置GPS及精心設計的軟件系統,操作員只需要在智能設備上預先設置無人機的路線,飛行速度和高度,使它們在飛行過程中可無人操作。但除了為大眾提供方便外,同時可影響大眾安全,甚至開始被不合法和不正當地使用。

無人機帶來的公眾安全問題

就以發生在12月21日無人機闖入英國倫敦蓋特威克機場事件為例,無人機非法闖入機場領空,導致機場關閉36小時,影響超過700架次航班升降,及約十萬名旅客受影響。根據BBC的報導, 英國航空交通安全公司Quantum Aviation主席蘭尼(Martin Lanni)解釋,無人機和雀島比較下堅硬得多,對飛機的引擎或機身帶來的潛在危險相對更高,而且根據英國空中相遇委員會(Airprox Board)的資料顯示,在2017年已有92次相關案例,相信數字會持續上升。

除了影響航空安全外,無人機已開始被恐怖及極端份子使用。在2018年的8月4日,委內瑞拉總統馬杜洛在加拉加斯舉行的一場活動發表講話,在上空突然出現2架攜帶1公斤的C-4炸彈無人機,其中一架無人機在總統上方爆炸,而另一架在他面前爆炸,試圖暗殺總統,雖然最終總統本人安然無恙,但有7名國防衛兵受傷。

222.jpg

委內瑞拉總統暗殺時無人機爆炸一刻

相片來源:Business Insider

另外,不法組織至2011年開始,已大規模使用無人機進行運毒等罪案,例如在美國墨西哥邊境,單單在一個月之內,美方檢查到13個無人機負責運毒,而相信存在不少黑暗數字dark figure,未能實際反映到罪案數目。運毒情況發展到偷運違禁品入監獄,在歐美國家問題嚴重,專趁黑夜闖監獄,阻止外面飛進的無人機變成獄方目前最大挑戰。BBC報導,無人機經常夜闖監獄,使英國本土監獄違禁品(手機、刀、毒品等等)的個案急劇上升,由2013年的797宗上升到2151宗,升幅達3倍。

在種種個案中,不論蓋特威克機場事件、委內瑞拉無人機爆炸事件、運毒及運違禁品等,司法部門就算能夠捕獲無人機,但難以拘捕操作者。參考國外司法部門的經驗,反映檢控難度非常高,由追捕無人機本身,到調查持有者身份,再證明及能夠準確拘捕當時違法使用的「操作者」(持有者並不等於操作者),加上現時大部份無人機進行違法活動時,操作員已預先設置GPS路線,遠離犯案現場,整個過程就有如大海撈針,最後需要面對法庭的審訊一關,過五關斬六將。

盡快實施相應的行政培訓及教育政策

在香港方面,由2015年至2017年期間,民航處收到的無人機操作投訴由27宗上升到60宗,主要涉及在不適當時間、地點及高度操作無人機,也涉及私隱侵犯問題。政府為應對無人機「無王管」的問題,已在今年7月完成規管無人機的公眾諮詢,及最快在 2020 年落實推行「實名登記」制度,並將人煙稠密及監獄等敏感地帶列作禁飛區。

雖然政府所提出的上述措施的確是監管無人機的里程碑,也相信能夠對未來對付無人機犯罪案件有一定的幫助,但政府視乎並沒有著墨於公眾教育及公務員知識培訓等問題。就以2015年無人機「入侵」美國白宮一事為例,無人機基本上成功逃過白宮特勤處(Secret Services)的保安系統,現場特工也承認「就算察覺到無人機入侵,但未能捉獲它」的問題。另外,上星期無人機癱瘓英國機場也反映現時政府機關對於民間新科技的反應還是較遲鈍和落後。

換言之,香港作為國際大都市,政府就應更需要關注新興起的民間科技對公眾安全及秩序所帶來的潛在威脅,除了推出了上述措施,政府一方面需要開始加強公眾教育,向大眾理解使用無人機應有的社會道德及法律責任,另一方面需同時和各個相關政府部門(例如:懲教署、民航處、海關、警務處等)聯合相討應對無人機入侵其管轄區的緊急和處理程序,加強各部門的應對能力,未雨綢繆,免得手忙腳亂的尷尬情況出現。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生產力局與土木工程拓展署及安誠──邁進聯營公司合作研發了「智能隧道質量檢測系統」,系統為香港首台搭載人工智能處理技術的隧道施工巡檢航拍機,利用先進邊緣計算技術(Edge Computing)、建築信息3D模型(BIM)加上標記跟蹤(AprilTag)精準定位,突破隧道內沒有網絡及衛星定位的限制,讓工程人員在地面進行智能安全巡檢,不需設置高空工作平台,檢測速度比傳統目測方式提升五倍,令施工過程更靈活、安全及精準。

    生產力局  2023-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