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芷楓:香港孩子為什麼面對這麼多壓力?

2019-01-08
林芷楓
教育顧問
 
AAA

run1.jpg

最近和幾個家長談起,說到現在的孩子比我們承受更多壓力。不少原因是本地學校的課程艱深,小一的學生已經要計算複雜的數學,而且中英文的課程都特別難。而且,不單學校要求,家長之間也比拼誰的孩子課外活動多,琴棋書畫都是基本,最好多學一種外語,準備奧數,掌握而不是參與一項運動技能。

另外一位大學同學,做了兩個孩子的媽媽,她都把周末全奉獻了給小朋友。不單要送子女去學英文,也要補習數學,以及參加足球訓練班。她解釋是希望強化小朋友英文能力,能夠報讀英文小學,而且沒有運動基礎,很難打進校隊,從而爭取後備入學的條件。而且,在本地升讀精英學校,一定要精通語文和運動,這樣才能在舊生分數上,確保下一代考進。筆者有時候心想,不在名校就讀的學生,畢業後都到哪裡去了?

相反,有些同學則給予小朋友自由一點的環境,給他們就讀壓力少點的學校。功課少,自然回家的時間就能多點與孩子談天說地。他會跟小朋友一起看報紙,新聞,也會下課後到一些舊區逛逛。周末就會送他到郊外,參與一些外國人籌辦的野外訓練課程。一堂課才幾百塊,既是外語老師帶隊,也可訓練小朋友的獨立自主能力。

事實上,學英文不一定在補習班,六歲前的小朋友應該感受大自然的微風,而非課室的冷空氣。最重要的是培育小朋友的交際,溝通和感官。很多家長說要贏在起跑線,問題是,人生不是比較,也不是只要短跑,反之是一場馬拉松。在初段領放,同時代表了給予巨大的壓力給小朋友,生怕落後於人。有耐性的家長應該分配好時間,多與小孩子交流,掌握他們的強項弱項,重點培育軟實力。

說實話,有空不如多帶小朋友到區內的圖書館、公園和遊樂場,讓他們從小接觸閱讀,體會大自然的美。回想小時候,都是看父母書架上的書,看美劇抄抄筆記和記生字,自學中英文。運動則是課堂與好朋友打打羽毛球,踢踢足球,技術不是特別好,但到現在還會與知己約在會所打球。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容許我以一位哲人的話作本欄的收結吧:你的孩子,並非因你而來,而是借你而來;孩子是箭,你是弓,由造物主的手,射他到遙遠的目標。

    何紫  202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