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金鋒:積極推動長者第二人生 活化勞動力

2019-01-08
郭金鋒
資深傳媒人、福山智庫研究員
 
AAA

OLDA.jpg

去年底,政府公佈有關老年人口的數據,2018年的65歲或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為17.9%,而現時每3.55名勞動人口,就要撫養一名65歲或以上的退休長者。這些數字在往後將會愈趨失衡,政府估計2036年,屆時老年人口比例將會升至31.1%,到2066年,更會高達36.6%的全港人口為老年人口,屆時每2.73人就有一位長者,而每1.4名勞動人口就要撫養一名退休長者。人口老化的趨勢無法停下,政府除了要制定長遠的生育鼓勵政策外,更需要未雨綢繆,從就業規劃和護理政策雙管齊下,解決未來長者問題。

人口老化的兩個成因,生育率下跌與香港人均壽命上升。前者問題複雜,需要視乎政府推動的生育鼓勵政策和社會大環境,而後者則是一個開心問題,醫療科技的進步,以及近年養生、健康等觀念備受重視,令港人壽命延長。現時香港女性平均壽命87.66歲,男性平均壽命為81.7歲,兩者均居全球首位。按此數據計算,假如所有香港人均於65歲退休,女性在退休後就要平均生活多22年,而男性則要生活多16年,而目前的退休保障制度,對他們的退休生活保障並不足夠,同時有不少長者亦希望退休後仍可以有限度工作獲取收入,減低生活的沉悶度,因此在經濟規劃方面,如何讓長者可以根據意願工作或退休,就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現時政府並沒有如外地一樣,制訂強制退休年齡,因此理論上長者年屆65歲這個退休年齡,仍然可以重投勞動市場。可是,政府、個別公營機構和企業均在合約當中,規定65歲的僱員需要退休,令這班退休長者需要規劃退休後的各類計劃,讓他們可選擇重返勞動市場,對他們與社會都是雙贏結局。可是,假如他們打算重投勞動市場,現時適合他們工作的工種選擇不多。而在這方面,政府可以為這班退休長者提供一些適合他們的中短期職位,讓他們可以選擇適當工種就業,一方面解決現時「有工無人做」的問題,另一方面則可以轉化他們的餘閒為勞動力,解決社會需要。

不過另一邊廂,如何照顧不選擇就業的長者,也是政府的難題。需要長期護理照顧的長者,普遍都需要到院舍居住,可是目前的院舍質素參差,床位亦有不足。政府確實需要進行監管工作,並需要撥出更多資源興建公營院舍,讓長者入住。當然,人手、土地、院舍、資助床位等,全部都需要資源,政府在財政預算案如何看待有關預算,就會影響到政府在長者護理政策方面的規劃。

相比起其他社福政策,長者方面的規劃可謂是眾多問題當中最為急切,財政預算案確實需要部署未來政府預算,處理未來日漸嚴重的人口老化問題,否則再過幾年,問題只會愈來愈難解決。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香港面對的勞動人口問題非常嚴峻,現時的優秀人才入境計劃,明顯無法有效吸收大量勞動人口,引入外地勞工的話,社會又未有足夠的討論,而且受到大部分市民的反對。如果未來下一代真的一個要養四個,劉信相信鼓勵長者就業是一個可以舒緩的方案吧。

    劉信  2019-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