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買酒店。影評】李美:恐襲片 新經典!

2019-04-24
 
AAA

WhatsApp Image 2019-04-24 at 10.09.42(1).jpg

《孟買酒店》劇照

《孟買酒店》改編自2008年11月26日的恐怖襲擊,地點發生在印度孟買。如果以為,這是一齣印度片,水準肯定不及荷李活,實在大錯特錯。首先,本片並非Bollywood出品,而是澳洲人所拍;更重要是,電影質素比美國有過之無不及,甚至堪稱是恐襲片的新經典!

恐襲片並非新的片種,正如恐襲事件亦遺憾地並非新事。本片之出類拔萃,主要見諸三大方面:

一,各角色最後是生是死,觀眾基本是猜不到的。眾所周知,電影主角往往有「加持護體」,歷盡艱辛都不會死去,這尤其見諸災難片及恐襲片之類。最經典例子,莫如《虎膽龍威(Die Hard)》系列裡由Bruce Willis飾演的警察John McClane,這位角色就人如片名般,在三番四次的恐襲事件裡「命硬」生還(最新拍到第5集)。相對地,本片既很好模糊化所謂「主角」,一開始便引入好幾位要角--你以為這是主角嗎?居然卻......你以為這是配角嗎?則竟然......而且,就連許多更次要的角色同樣生死難卜,完全貫徹了恐襲的「命懸一線」命運。

二,戲中也沒甚麼個人英雄主義。畢竟,恐襲悲劇中,人人都是手無寸鐵的無辜受害者,試問哪來一己之力力挽狂瀾?不論是上文提到打不死的John McClane,抑或《空軍一號(Air Force One)》裡由Harrison Ford飾演、憑藉個人智勇擊殺全機恐怖份子的美國總統James Marshall(虛構人物),毫無疑問,相關「孤膽英雄」並不存於世上,而僅活於電影世界,特別是一向高舉個人英雄主義的荷李活電影。本片始終基於真人真事改編,所以,非但恐襲事件乃千真萬確,連帶人物設定也極盡寫實,沒有訴諸不適切及誇張失真的戲劇化效果。

三,在刻劃恐襲的氣氛方面,本片也極之上乘;而在突出酒店的密室方面,所營造的緊張氛圍更使人窒息,完全帶出了恐怖襲擊到底有多「恐怖」。《生死時速(Speed)》的恐襲事件無疑是「困獸鬥」的密室經典,全片皆在一輛行駛中的巴士拍成;《孟買酒店》的「密室」縱比巴士龐大得多,但恐怖之感卻毫不輸蝕,因如前述恐怖份子動輒濫殺無辜,故於此「密室」哪怕走錯一步都隨時性命不保,而綜觀全片就幾乎沒有冷場,充份做到「一步一驚心」兼「一秒一驚心」......更關鍵是,每一位觀眾都總會出遊他國,亦總有機會淪為恐襲的目標對象--放眼世界,由美歐到澳紐以至亞洲,皆出現過駭人聽聞的恐襲事件,而電影裡頭亦盡現不同國籍的旅客......凡此種種,均大大增強了觀眾的投入感,讓戲院每一位座上客都切身感到,不排除會成為下一個恐襲受害者......

螢幕截圖 2019-04-24 下午4.51.40.png

《孟買酒店》劇照

稍感可惜的是,片中「形而上」元素略有不足,言志部分遠遠不及反思以巴矛盾、以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恐襲為藍本的《慕尼黑(Munich)》。然而,必須強調,這許是電影旨在帶出「恐怖」感覺所致,好讓世人明白到「恐襲」如何可憎,毋使平民百姓受到「恐襲」的「恐怖」威脅--反過來如果加強了文戲說教比例,則可能損及電影的緊張節奏,最終效果或會弄巧成拙。但話說回來,即使如此,本片也非純粹帶來感官刺激的「沒腦」電影,這是必須澄清的。

說到底,《孟買酒店》絕對有力成為5星經典級大作!若然這是純荷李活作品,所得輿論反響必然更大;若然這是純印度出品,筆者則更加樂見其成!

 

(注意,以下完全劇透)

《孟買酒店》的緊張恐怖元素如何凌厲,相信看過電影的觀眾都知之甚詳。接下來要詳談的,乃電影的言志批判雖嫌不足,但也絕非完全乏善可陳。如前所述,這關繫電影的比重拿揑,而非編導力有不逮所致。

事實上,本片在應該政治正確的議題上,都充份表達了政治正確的立場;如果政治正確的比重太多,卻反容易令人感覺「老土」,似為說教而強行說教。例如:恐襲起因始於有人假借宗教之名,來煽動不滿貧富差距的青年進行「聖戰」;查電影裡,便在一方面凸顯美歐旅客如何「高貴」,又有褓姆照顧嬰孩、又可電召兩女開房,另方面則寫酒店職員Arjun(Dev Patel飾)的工作如何不穩,他的妻子即使腹大便便亦要照顧嬰孩。又如:恐怖份子未必全是殺人不眨眼之徒,他們多少仍存人性,對信仰更是絕對虔誠;既會擔心偷吃豬肉犯戒、不會隨便觸碰女性胸脯等,而最明顯的,當然是在Zahra(Nazanin Boniadi 飾)高唱真主偉大的情況下,沒有隨便殺害任一疑似穆斯林。同一道理,Arjun雖因宗教理由包頭遭受客人質疑,但他也好好向客人解釋頭巾如何重要,因而成功用耐心溝通來化解不必要的宗教衝突;當有客人生命威脅時,他還不假思索地解開頭巾包紮傷口,完美演繹了生命比信仰要緊的人道精神,這跟恐怖份子正好截然相反......以上內容,固然是完全政治正確,惟電影都選擇以小篇幅來表達,一切點到即止,沒有不必要地進一步演繹下去,其實都更好滿足了電影的定位;試想,如果Arjun拆頭巾時要擴大處理,例如大特寫他如何心情忐忑、以至加插他兒時被包頭巾的背景,豈不會大大損及該幕的緊張節奏?

螢幕截圖 2019-04-24 下午4.51.52.png

《孟買酒店》劇照

同樣地,電影也沒老土地過份煽情。的確,每一位要角身死之時,豈不都可以呼天搶地一番?由上述的亞洲女子,到櫃台接待員等等的不幸被殺,電影處理都非常「明快」,「呯」一聲便交代角色死亡......這某程度是「非人性」處理,就像玩殘殺電玩遊戲一般,彷彿角色都沒靈魂;可是,再次重申,唯有如此緊湊處理,才凸顯到恐怖份子的心狠手辣、殺人如麻。片中份屬壓軸的人質行刑處決一幕,作為要角的俄羅斯Vasili(Jason Isaacs飾)既是「呯」一聲倒地了,就連Zahra的丈夫美國人David(Armie Hammer飾)也是一槍斃命--他一度掙脫枷鎖希望一搏,換轉其他荷李活片就很可能是「孤膽英雄」了——過程中,Zahra雖在丈夫屍首上放聲痛哭,但這一幕並無過份煽情之感,電影很快就交代她重新踏上尋子征途。

在人性展露方面,電影亦做到恰如其分。密室中的眾人內訌,固然是電影常見橋段了,惟本片沒有死咬這個議題不停打轉,主廚Oberoi(Anupam Kher 飾)很快就開門放人結束內訌(除Zahra外的出走者無一生還)。而追本溯源,Oberoi誠心問一眾廚房同事,誰人願意留下來?當然有人選擇走,此外亦有人決意留。有人或問:哪裡有人甘心以客人為先?不以自己性命為重?惟考慮到,這是服膺史實的劇情,在劇終字幕便有明確交代,說明大家不宜太過「本位主義」,觀片時理應設法投入角色才成。另外,幾名孟買警員手持手槍潛入酒店,企圖與手持重型自動步槍的恐怖份子周旋,即使當中有人不幸殉職,但其志也絕對可嘉!的確,《孟買酒店》還旨在高舉人性光輝,包括在片末加插酒店重光的真實慶祝一幕,就令整齣電影和整個歷史事實更有說服力、更加觸動人心。

總的來說,《孟買酒店》的言志部分雖然較少,但在凸顯「恐怖」方面的高度成功,則令觀眾進一步對恐怖主義及恐怖份子嗤之以鼻,這在說教層面到底難言失敗,並非一股腦兒地「賣緊張」、「賣血腥」。電影不單試圖緩和不同宗教的矛盾,更對恐怖份子疑中留情,將他們描繪為遭人洗腦擺布、錯誤投放宗教熱情的扯線公仔,也準確把矛頭指向真正的幕後黑手身上。說到底,恐襲片不應是英雄片,「反恐怖」才應是電影主軸,不應本末倒置地藉恐怖來成就英雄!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